021 为他人做嫁衣

    021 为他人做嫁衣 (第3/3页)

医师不多,仁泽堂所处位置的周围只有两个干针灸的。

    区人民医院针灸科有一个姓张的针灸医师,附近还有一个姓卫的老太太。

    卫老太太是个赤脚医生,一生只会扎干针,而且收费特别低,10块钱一人次,对外称收的耗材费。

    由于这个卫老太太的存在,区人民医院的针灸科几乎无人问津。

    在开诊所之前贺敬松就调查过附近的市场情况,之前也对陈瑾说过这些。

    而这个卫老太太就住在前面那条小巷子里,一天能扎几十个人。

    坐一排,躺一排,一轮能扎十几个,一天能扎好几轮。

    据说在巅峰时期,她一天能扎过百人。

    “大叔,西瓜先放这儿,等下我来拿!”陈瑾决定偷偷跟去看一看。

    王海福果然走不快,但也不像之前那样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息。

    他在儿子的陪同下走了一百多步,也不需要中途停下歇息。

    到了一家粮油店旁边,父子俩进了一间看起来很陈旧的老式房子里。

    没错了,贺敬松说过,那个卫老太太就住在这条小胡同里一家粮油店的旁边。

    陈瑾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难受。

    这算什么事啊!我给你扎了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你知道针灸是个可以治哮喘的好东西之后,转身就跑到别人家扎针去了!

    这妥妥地为他人作嫁衣裳啊!

    可是……

    可是一个卫老太太可以压死人民医院的针灸科,我拿什么跟人家比?

    论学历还是论出身?

    干中医这行,科班出身的医师又被称为学院派,经常被拿来和民间中医比较而遭到吐槽。甚至还有人说中医的根在民间。

    卫老太太不就是他们所推崇的民间中医吗?

    论年龄论经验?

    人家可是扎了几十年干针的老太太啊!

    论性价比,人家只收耗材费……

    还有啥可比的?

    陈瑾垂头丧气地走出小巷子,忽然感觉整条巷子里的人都认识她,都在看着她,都在笑话她。

    只有一百多米的路也变成像有一千多米那么长……

    提着西瓜回到仁泽堂,陈瑾把烟给了贺敬松,把西瓜暂时放到中药房,多余的钱也交给了刘宁宁,她就回到二诊室。

    这么没脸的事情对他们两个不提也罢。

    陈瑾郁闷了好一会儿,才突然说服了自己不再纠结这件事。

    按理说,贺敬松最后给王海福开了从龙汤,他喝两三天病就能好得差不多。贺敬松总共开了5剂,喝完应该就没问题了。

    至于针灸,做不做都无关紧要了。自己针灸后让王海福重拾治病的信心,继续喝中药治疗,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何况王海福去找卫老太太扎针,表明他认可了针灸的疗效,换言之就是认可了自己的治疗。

    找卫老太太只是因为在她那儿扎针便宜。如果自己是病人家属,说不定也会那样做。

    其实早该想到的,他肯定是觉得针刺40块钱一次贵了,和老板讨价还价了,老板才会免掉他拔罐的20块钱……

    穷则变,变则通。果然思想上一转变,整颗心都豁然开朗了!

    在体制外的小诊所工作,不同于大医院里的医生那样可以对病人态度傲慢或者不耐烦。

    在小诊所工作的小医生,心理素质要好,心态要好,要看得开想得开,要能屈能伸。

    收拾好心情,陈瑾又可以好好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