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按错地方了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十七章按错地方了 (第1/3页)

    前往烟霞镇的路上,左右护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穿过小半个醴泉县,李明达就开始给老李说着哪家的婆子喜欢她,常常给她一些零嘴。

    还有哪家的布好,但是没有绫罗绸缎。

    李清是个小吃货,只记得有两家的饭食很不错。

    谁家的果脯更甜一些。

    胭脂铺子、首饰铺子,笔墨纸砚等等作坊铺子,虽然不能跟长安东西两市相比。

    可对于李明达、李清而言,这是她们重新认识世界的第一个有趣的窗口。

    如今老李的到来,她们自然要如数家珍的跟老李“显摆”、讲解一番。

    听着左右护法的讲解,再看看打量他车辇的李治,老李也是颇为欣慰。

    仿佛一夜之间,眼前的两女一子都长大了似的。

    无论是醴泉县还是烟霞镇,与从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多了的几口窑在大雪天也早已经停工。

    甚至具体一点儿来说的话,自水泥烧制出来后,一切就都恢复了平静。

    这并非是刻意为之,而是冬至后,在天寒地冻之余,几乎所有的户外劳动都会停下脚步。

    时代的步伐也因此变的沉重、漫长。

    水泥给了老李很大的惊喜,但夸赞的却是没怎么来此吃风喝雪的阎立德、阎立本二人。

    陈不同、周老实也在受赞赏之列。

    而且老李大手一挥,极为大方就给了很多的赏赐。

    这让两人在受宠若惊之余,激动的是老泪纵横。

    如此皇恩显然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至于真正吃了苦,牵头做这件事情的李治,倒是没有得到多少赞赏。

    不过李治也不在乎。

    他在乎的,还是醴泉、烟霞乃至周边各个村落的百姓疾苦与福祉。

    所以一来一回的路上,对于水泥,李治没有什么可跟老李说的。

    倒是对于下雪时醴泉的百姓疾苦,以及有多少人受灾、挨冻,买不起柴火、穿不起厚衣裳,甚至是亲眼看到的卖儿卖女一事儿耿耿于怀。

    这即是在老李面前告常和的状,但也赤裸裸的指出了贞观时代“丑陋”的一面。

    即便老李明知道他说的是当下时代的事实,百姓的真实写照。

    但显然也不愿意听,挥了挥手就遥望着不远处的九嵕山寄托哀思。

    李治提议反正也不远,要不去看望看望母后?

    李世民摇头拒绝了。

    如此苍茫大地、大雪皑皑,风景似画如梦。

    老李显然不想在这个时候,让被覆盖了厚厚积雪的九嵕山,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骚扰。

    醴泉县其实并不大,横竖交叉的两条主干道,几乎就是整个醴泉县的中心。

    至于再往外延伸、扩展出来的道路,虽然很宽阔,但人迹稀少。

    两侧的房子也是稀稀拉拉,东一处西一处的,加上那些厚厚的积雪,看起来更像是荒郊野外。

    回来时路过醴泉,禁卫军、阎立德等官员都已经先被安排回驿馆。

    至于跑到烟霞镇的常和,虽然确实看到了大唐皇帝的车辇。

    但至始至终,都没有在老李跟前露一面的机会。

    迫不得已之下,也只好让车夫驾着车,跟随着车辇与其他人来到驿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