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隆基引荐安禄山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隆基引荐安禄山 (第2/3页)
恃才傲物的缺点,在李瑄身上看不见一丝一毫。
且李瑄不以文采动天下,而是以英雄之气,为天下赞扬!
之前雪满弓刀是一个例子,去年冬天,仅以千骑,千里转袭,在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救出大唐妇孺,使一些痛骂李瑄“酷吏”的文人,改变李瑄的看法,大书特书。
当然,李瑄这是成功了。如果李瑄失败,怕是会被讥成赵括、马谡一样的人。
杨玉环就认可李瑄的英雄之气。
杨家其他姐妹,更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杨玉瑶,心中在想这“水沈为骨玉为肌”是不是在暗自夸赞她。
“啪啪……”
“七郎的文采,我是服了。我听说那些山东士人,讥我宗室无有大诗人,今不就有了吗?看他们谁还敢嘲讽!”
李隆基抚掌。
他喜欢写诗,正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才不会自认为他的诗天下第一,王维、李白、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这些,才是士人们追捧的大诗人。
李隆基也承认他们文采斐然。
现在有李瑄的文武双全,这些大诗人都变得黯然失色。
“圣人谬赞,您在身旁指点,才使臣灵光一现!”李瑄一直很谦逊。
“朕不食言!赏赐七郎红水仙十盆,稍后会派人送到宋国公府邸。另朕会再让匠人用黄金铸造一株水仙花,赐给七郎。”
李隆基大笑一声,履行对李瑄的赏赐。
“臣多谢圣人!”
李瑄并未拒绝。
李隆基兴头上赏赐,假惺惺拒绝,会打断李隆基的兴致。
“诸娘子们,七郎人也见了,才华也领略了。你们在园中游玩吧!朕要与七郎讨论军机!”
李隆基想到还有事情问李瑄,再耽误,天色就晚了。
“妾身等不再打扰三郎!”
善解人意的杨玉环向李隆基一礼后,带着杨家三姐妹离开。
她们手中还拿着七彩鹦鹉和李瑄写的诗,要到一旁讨论。
杨玉瑶离开前看着李瑄,想再送一下秋波,但李瑄目光平视,没有去注意。
这样让杨玉瑶很气恼。
心想着私下与李瑄见面,定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
这边,在高力士的带领下,李瑄和李隆基进入沉香亭的二楼。
水果、点心、茶饮,都已经备好,看样子想与李瑄深讨。
果然,一上来李隆基就问漓水之战和青海之战,更仔细的战况。
李瑄耐着性子,向李隆基讲述。
特别是在青海之战的时候,他说圣人爱民如子,吐蕃如此对待大唐百姓,是侮辱圣人,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所以不惜死报,也要救回妇孺,以正圣人厚徳。
他的话语很挑动李隆基的情绪,让李隆基觉得李瑄处处为他考虑。
李隆基还特别问李瑄斩杀吐蕃大将的过程,尤其是在万军之中,取没庐谐曲首级的过程。
李瑄用夸张的言语渲染!
李隆基听得神情振奋,若非他见识过李瑄的武力,他肯定让李瑄如王难得一样,在殿前跃马持槊,表演一个。
“七郎所作《河陇曲》,当为边塞诗第一。”
整整一個时辰,李隆基听完李瑄的描述后,对李瑄的边塞诗交口称赞。
“不敢当!”
李瑄微微一笑,他心中边塞诗第一是王昌龄的《出塞》,那才是妇孺皆知的神作。李隆基觉得《河陇曲》写得好,是因为他认为尾联是点睛之笔。
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才是精华。
“七郎,吐蕃的中论于前日入朝。有些臣子希望接受吐蕃的求和,以复舅甥之好,免去兵戈。七郎觉得如何?”
终于,李隆基开始问正事。
每一次遇到战与和的事情上,总是让他糟心。
因为大部分大臣,都支持重新谈判,归于和平。
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大唐得这么大的便宜,现在求和对大唐无害,还可以彰显大唐天朝上国的大度。
另外,吐蕃是携带金银珠宝来的,诚意十足。如果拒绝,会让其他番邦认为大唐得理不饶人。
“不可!圣人可记得我大唐与吐蕃有几次盟会?河源会盟,赤岭会盟根本没有用处。即便是之前高宗时代的盟会,他们依然将吐谷浑慕容家族驱逐,占据青海,奴役吐谷浑、党项等部。还巧取豪夺我大唐九曲之地。尺带珠丹雄心勃勃,吐蕃狼子野心,他们的目的是我大唐的河陇,一旦让他们喘息过来,我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如果我军再次重创一次吐蕃,吐蕃必然要抽调西域的兵力,他们不敢再窥探西域。西川一带,也会安全!”
李瑄向李隆基劝说道:“那些劝和的大臣,是典型的迂腐思想,目光中没有一丝战略。”
他没想到末结桑东则布这么快就到达长安,看来在路上没有丝毫停歇。
但李瑄丝毫不慌,他懂李隆基“谋求边功”的心思。
想用一些金银珠宝,让李隆基停止扩张几乎不可能。
“七郎和朕所想一样,吐蕃是想拖延时间。尺带珠丹这竖子,阴险狡诈,他遣使而来,必是缓兵之计。”
李隆基对自己的妹夫破口大骂,满朝文武,还是七郎合他心意。
“臣计划秋季开始对吐蕃用兵。此次用兵,必可收复九曲。等再找到机会,臣会对青海发起进攻。让石堡城彻底沦为废城,使河湟之地千里沃土,可重新焕发生机,使我大唐河陇富庶。”
李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