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安禄山拜杨玉环为母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安禄山拜杨玉环为母 (第1/3页)

    朝会最先处理的是日常事务,地方事宜,而后是宰相和皇帝的枢机议事。

    一切完毕后,李隆基主动提及吐蕃使团之事:“吐蕃中贡论,已至长安三日,他们想放牛归马,罢战息兵,在青海进行盟会,诸卿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当同意吐蕃求和,在诸国使节的见证下,彰显我天朝上国的气度!”

    一名大臣起身出列,理直气壮地向李隆基说道。

    “啪啪啪!”

    此言一出,众多大臣纷纷以笏以掌,表达附和。

    这无关于宰相党派的争论,而是许多大臣打心底认为这么做,有益于江山社稷。

    兵入武库,马放南山。

    现在突厥已灭,吐蕃求和,正是大治之时。

    李林甫持默认态度。

    他以前希望李瑄死于冲锋陷阵之中,死于乱军之内。

    现在已无这样的想法,李瑄太能打了,不能再给李瑄立功的机会。

    李瑄兼任的使职太多,且皆为重职。他怕李瑄契机到的时候,军功入相。

    以前他不信,现在看李隆基对李瑄的宠信,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荒唐”事情。

    在他看来,李瑄这年纪入相,就是“荒唐”。

    “宰相认为呢!”

    李隆基脸色无变化,问李林甫和韦坚。

    “诸大臣言之有理。”

    李林甫模棱两可的回道,他已经揣摩到圣意,但不愿李瑄再立军功威胁他。

    他观看过一次次的战报,李瑄这竖子被称为战神也不为过。

    哪有战争敌我伤亡一直是十比一的?

    但李瑄能做到!

    “臣也认同,与吐蕃重修于好后,可以继续展开互市,吐蕃会用牛羊购买我大唐丝绸、茶叶,壮大国家。”

    韦坚也说出自己的意见。

    并非他回应李林甫,而是迎合群臣。

    “启奏陛下!”

    “我军虽在边境连战连捷,但吐蕃占据石堡城,我大唐始终面临吐蕃的兵锋,以至于河湟之地,千里沃土,不可耕种。而九曲之地,本就为我大唐所有,是吐蕃贿赂奸臣,使我失去九曲。臣不反对求和,臣建议吐蕃将石堡城和九曲归还大唐,让我们看到吐蕃的诚意!”

    “如果吐蕃不同意,这一定是缓兵之计。我大唐刚把百姓重迁至河源,他们就派铁骑劫掠、屠杀,谁能担得起责任?一旦有了石堡城和九曲,我大唐就不怕吐蕃出尔反尔,可以保护国家与百姓的安全!”

    看李隆基皱眉,李瑄起身走到案前,向李隆基和众大臣说道。

    “李将军深谋远虑,还是久在边塞的名将,看得更透彻一些!”

    李隆基抚掌大悦,两人一唱一和,话里话外告诉群臣,非是将领,就不要指东画西了。

    作为战胜的一方,要战略重镇石堡城和河曲之地,非常合理。

    而大臣们一脸无语,话虽如此,但吐蕃会给九曲之地和石堡城吗?

    谁掌握石堡城,谁就掌握唐吐边境主动权,更何况富庶的九曲之地,已经被吐蕃连建城池,成为吐蕃最精华的地带之一。

    但李瑄的话语有理有据,大臣们面面相觑,同意求和的大臣,不知怎么去反驳。

    难道说放弃石堡城?

    或者把九曲赠予吐蕃?

    大唐以李瑄这样的名将镇边,有绝对优势啊!

    谁敢舍弃一个,李隆基必会活剐了他。

    “看来诸卿无异议。中书舍人将此事告知吐蕃中论末结桑东则布,答应大唐的条件,吐蕃军民撤出石堡城、九曲,大唐就同意与吐蕃进行青海盟会。”

    李隆基向中书舍人吩咐。

    他没说拒绝的后果,但大臣们都知道拒绝的后果。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案前的李瑄。

    以前说他是霍去病,大臣们还嗤之以鼻,现在人们觉得还是保守了。

    安禄山见李瑄如松一样站立在大殿中央,受大臣们各种目光,心中嫉妒万分。

    同样被圣人宠信,但李瑄在朝野民间的威望,跟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圣人更宠信我!”

    安禄山在心中打起小九九,他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一个绝佳的主意。

    此事过去后,李隆基见李瑄还在案前直立,问:“李将军,还有什么事情吗?”

    其他臣子也好奇李瑄有什么要禀告。

    但李瑄接下来的话,让所有大臣心惊胆战。

    包括大殿最后面,平时一言不发,门荫入仕的摸鱼官吏,也皆神情一振。

    “启奏圣人,再过几日,就是前太子的祭日。臣认为前太子虽有大错,但在九泉之下一定醒悟悔恨,臣有一建议,请陛下准许!”

    李瑄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而后郑重向李隆基一拜。

    大臣们显然被这一幕镇住,舌挢不下。

    谁都知道,太子瑛已成朝堂上的禁忌,即便有关于他的事,也会被臣子们刻意绕过去。

    开元有一個状元,就因为叫李琚,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当光王李琚随着李瑛被赐死后,状元李琚被贬成书令史,一直到现在。

    李林甫嘴角露出微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终究是年轻,这是找死啊!

    他已经在想象李隆基勃然大怒,对李瑄革职查办。

    “李将军请讲!”

    李隆基并未发怒,面色严肃,微微抬手。

    这让李林甫和文武百官大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