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 (第1/3页)“七郎之前有小词《江南春》,已成教坊名曲。今有新词并作新曲,当为夜宴一绝!”
说起词,李隆基立刻来了兴趣。
他喜欢为名曲填词,奈何现在大诗人们不喜欢。
而教坊乐师所填之词,又显得太空洞,仅仅是为了韵律而作,根本没有一丝文艺价值。
在李隆基看来,词应该像是诗歌一样,有情感迸发而出,让人回味无穷。
虽诗歌是盛唐气象,但作为一个精通音律的皇帝,更希望出现让他眼前一亮的词。
而非音律为上。
“圣人谬赞,天下音律,以您为首。如果音律不达,还望圣人斧正。待一曲毕,再将词写下,由圣人点评,是否合音律。”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先词再曲,是为精妙。”
李隆基也觉得这样才是夜宴的风格。
“七郎准备几时演奏?”
杨玉环眸光一转,向李瑄问道。
“宴会之音刚响不久,长夜漫漫,子夜月正中,臣请为圣人和娘子弹奏。”
李瑄向杨玉环回答道。
他现在不敢将目光在杨玉环身上多停留。
他总感觉杨玉环看他的眼神非同一般。
或许杨玉环就是这种千般娇媚,万种风情,才将李隆基迷得神魂颠倒。
“今天的月色也很漂亮……”
杨玉环抬头,看向天空中的明月。
皓月如镜,繁星点点,明月在深邃的夜空中,是人们心中唯一的焦点。
就如杨玉环一样,也是宴会中的唯一。
在这中秋佳节,人们遐想月亮,或许也会对杨玉环产生无尽遐想。
“今日赏宴,玉环若是喜月,可令将作监起望月台,以后凭栏尽赏。”
李隆基微笑地看着杨玉环。
仿佛建筑望月台,对他不值一提一样。
哪怕花萼相辉楼手可摘星辰,也不如望月台有格调。
在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心里像是下定决心一样。
“此夜望月即可。”
杨玉环觉得在此望月挺好的。
“待夜浓时,我与玉环至沉香亭上。”
李隆基点头,如此宵夜,揽一时之月即可。
杨玉环轻轻点头,主动为李隆基和李瑄倒琼浆玉液。
她示意李瑄品尝玉案上的水晶龙凤糕,玉露团,太阳稣、软枣糕等点心。
御厨所制,上等食材,各种清香与精致。
李瑄不好推脱,一一品尝。
“圣人、母亲,待会儿禄儿为你们一舞。”
见李瑄又是独得恩宠,安禄山跑过来谄媚道。
“好久没看到禄山跳舞了,男子的粗犷与豪迈,舞技超绝,无人可以相比禄山。来,坐下饮酒吃点心。”
李隆基听安禄山主动跳舞,更加开心,示意安禄山坐在一旁。
安禄山一脸憨笑,兴奋坐下。
此时,又有文人献诗。
“七郎一观!”
李隆基和杨玉环观看以后,直接拿给李瑄。
因为李隆基知道安禄山这个胡儿不懂这些。
安禄山虽会多种语言,但对汉人的诗赋,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是完全不会。
“此诗中能窥夜月,情景交融,可以在公卿之间传阅。”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之前李隆基向他说过,诗文到一定水平,可以向公卿、王公大臣传阅。
一是让众人品评,二是防止抄袭,三是证明非“过时之作”。
此诗是一首不错的应制诗,虽比不上李白的《清平乐》,但值得记录在今后的《全唐诗》中。
“可!”
李隆基点头,然后此诗被一个小宦官拿走,由翰林学士抄数十份,在各个区域传阅。
由此,此诗作者,将为宴会所知。哪怕此诗非今夜最佳,也会打响名气。
有的诗人还在苦思冥想,有的诗人仰望明月,有的诗人试图在歌舞声中,寻找自己的灵感。
不过更多的文人无心做诗,如王维,李隆基不点名,他就不作。
文人们把酒言欢,将此次宫廷宴会当作是讨论诗文的地方。
因为他们知道达官贵人,不会光临他们的区域。
杜甫此时没有献诗而名的心思,因为他相信等十月的制科,他能一举成名,得到展示抱负的机会。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念,他一定要做到。
作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他不放过一次与同行讨论诗文的机会,要夯实自己炼字炼句的本领。
他听说王维、崔颢、韦述、席豫等诗人在宴会上,伺机来拜访。
大臣们交盏之间,谈论关于官场和长安的趣事,私下近密的时候,也不免分析最近长安的时政,话题不外乎围绕李瑄和李林甫。
比如李瑄什么时候拜相,新法到底是什么?
一些品秩较低的大臣,难得参加盛会,欣赏着歌舞,品尝着美酒佳肴。
那些贵妇人们聚在一起,身上的珠宝似乎在这中秋夜宴中盖过灯烛,遮蔽明月。
不同于贵妇人,公主郡主县主们,不欣赏歌舞,在玩一些游戏。
她们有的还在龙池旁的马场追逐。
李玉莹提着灯,与虫娘一起到马场上,她告诉虫娘,她的兄长就在这一个马场中“御场射毬”。
虫娘也带着李玉莹到她的道观中。
来参加中秋夜宴的,当然不止杨玉环,还有后宫的其他嫔妃。
但她们只能坐在不显眼的角落,任由冰冷的月辉洒在她们的身上,相顾无言。
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依旧是宴会上的明珠,她们不与贵妇人为伍,而是游走在王公之间。
特别是虢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