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宝九载,重要的抉择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宝九载,重要的抉择 (第2/3页)

,等着考核,选择优良。

    节省朝廷一大笔开支。

    那些被裁掉的官吏,平时翘着腿就能吃空饷,现在却对李瑄产生憎恨。

    因为李瑄太绝,把他们饭碗断了。

    募兵制实行,其最大的劣势,就是让财政负担加重。

    但李隆基将此变为节度使,由节度使收地方赋税养兵,看似减少朝廷财政负担。

    但掌军政财为一身的节度使,终将尾大不掉。

    曾经,张说从六十万府兵中选择十三万精兵,充实京师的禁军,甚至还组成彍骑卫队。

    使得长安兵强马壮。

    但再精的兵,三十年后,安逸享乐,又有几分战斗力呢?

    李隆基认为最优良的马匹,最精制的铠甲在长安,再加上他得意的“监军制度”,足以让他掌控天下。

    他以为的“强干弱枝”,早已扭转为“弱干强枝”。

    他认为忠心耿耿的边将,正在守卫着他的江山。

    他在杨玉环的羞花之容下,醉生梦死。

    或许去年刚开通的荔枝道上,剥下鲜嫩的荔枝皮,美人一笑,比什么都值。

    去年七月的时候,在以吐蕃怀恩赞普、回纥英武可汗、南诏云南王为首,还有西域等数十个国家、部落,联名上书尊李隆基为天可汗。

    享受和李世民一样的荣誉。

    这让李隆基更加膨胀。

    ……

    去年八月十四日,西域小国护密国王罗真檀入朝,他看到长安的繁华,不想回去,请留宿卫,李隆基许之,拜为左武卫将军。

    护密国是李隆基在开元八年册封的小国,当时大食诱护密部,其心向唐庭,守节不从,所以李隆基封其为王。

    罗真檀到长安享福以后,其在长安为质的儿子,回护密继承王位。

    也是这个月,吐火罗叶护请发兵击朅师国。因为朅师国似乎与大食眉来眼去。

    以前朅师有前科,一直以吐蕃马首是瞻,李瑄降伏吐蕃后,朅师才投靠大唐。

    但大唐终未有兵马在朅师。

    李瑄对此沉默,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西域要发生一系列大事。

    李隆基现在是独尊天下的“天可汗”,对不朝拜的大食肯定是不顺眼的。

    他同意吐火罗叶护攻击朅师国。

    同时,膨胀的李隆基诏令黑衣大食的领袖艾布阿拔斯,让他纳供于大唐,并退出昭武故地,恢复大唐旧封。

    艾布阿拔斯本来不是哈希姆家族的领袖,他在天宝八载,继承哥哥的族长之位,并得到黑衣大食“伊玛目”的职位。

    伊玛目是率领者,表率的意思,表明艾玛阿拔斯成为哈希姆家族的领袖。

    李隆基问李瑄大食局势的时候,李瑄分析艾玛阿拔斯必将推翻倭马亚王朝,成为阿拉伯帝国新的掌控者。

    历史上的阿拔斯王朝存在五百年,在蒙古西征的时候,与阿拉伯帝国一起轰然倒塌,朝代与国家,同时埋入历史的尘埃中。

    从此,阿拉伯不再是一个国家。

    李隆基认为艾玛阿拔斯一个起义军的新继任者,会畏惧大唐的天威,任由他拿捏。

    殊不知在诏书到达大食的时候,艾玛阿拔斯率军攻占大马士革,推翻伍麦叶王朝统治。以艾布·阿拔斯为首的哈希姆家族利用人民起义的成果,被拥立为哈里发。

    开国君主没一个简单的,艾玛阿拔斯可是自称“萨法赫”,此为屠夫之意。

    意思是要铁血统治大食,李隆基的诏书,不仅不会让新锐的艾玛阿拔斯俯首称臣,还会让他愤怒。

    黑衣大食出使大唐,从来都是平等的礼节。

    大唐凭什么统治大食?

    他们认为自己高贵不可侵犯,李隆基这种无疑是对他们的亵渎。

    哪怕战胜吐蕃也不能,因为他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神祗。

    ……

    天宝八载的科举,李瑄录取进士足足六十八人。

    震惊朝野!

    因为科举录取的进士,往往是二三十人。

    同时,吏部铨选官吏全部完成。

    因为赵奉章考核掉的官吏,有数百人。

    李瑄优先将诸科及第者、进士,安排到地方为官,然后才是门荫入仕者。

    平民百姓科举通往仕途的道路更宽。

    许多本无法及第者,都能踏上仕途。

    他们的质量,远远超过门荫入仕和举荐入仕的官吏。

    科举入仕,包括明经等在大唐的官员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五。

    这种比例太低,李瑄将来一定大幅度增加。

    从明经到进士,及第数量扩大是必然的。

    如此情况下,更多的文人士子发奋读书,因为他们心中的希望在变大。

    当然,李瑄也在天宝八载的科举上,向文人士子提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能理念。

    进士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甚至刚刚及冠。

    他们天资聪颖,可能本就不适合做官,一辈子皓首穷经,对镜白发,是国家的损失。

    他希望这些满腹才华的落第者,不必过多拘泥于科举,也可以保命济生堂,学习医术。

    十年之内,若成为良医,依旧前途无量。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也表达了天下文人如果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那么就希望在医学领域做出贡献,以拯救天下苍生。

    李瑄身为宰相,把相与医匹配在一起。

    就是希望大唐有朝一日,不缺少医生。

    甚至在大唐医道上,继往开来,无限升华。

    李瑄能地位和所作所为,使他的话语非常有信服力。

    有数百名年轻文人,转身进入济生堂,投身于医道之中。

    李瑄通过中书门下堂,将长安东的官家田地,再划十顷为药田。

    ……

    常平新法,又经过一年多的布置,已经传遍天下郡县。

    由于常平新法在常平粮仓的基础上实施,每一郡,每一县。

    都有常平粮仓。

    使得常平新兵到位,法令至。就可以进行实施。

    李瑄在一年内,处死三名郡守,十七名阻挠新法县令,将他们的头颅传递诸道郡县。

    使得地方官吏知道李瑄要大开杀戒。

    但贪官污吏数不胜数,李瑄根本杀之不尽。

    他只能凭借常平新兵的告密。

    郡县在得知常平新兵是李瑄的密探以后,做什么事情,都防着常平新兵。

    而常平新军表面上只是收账的,没有更大的权力,无法干涉郡县政务。

    当一只大手遮蔽的时候,常平新兵也没有办法探索更多消息。

    通过百姓的打听,罪证又不足。

    李瑄杀人不是平白无故,也是讲证据的。

    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