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 (第2/3页)

他知道他现在还不能承诺只是为了辅佐新君,效伊尹、霍光故事。

    因为李瑄要笼络他的利益集团,就不能只是如此。

    他有更重要的使命!

    他在谋划这个时代难以想象,且无法认同的事情。

    来到这个世上,要倾尽全力,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哪怕无法改变,也证明自己曾经努力。

    受国以垢,是为社稷之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之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周朝的时候,如果国家发生饥荒灾祸,国君需依礼食素、停乐甚至戴孝,一直持续到饥荒结束为止。

    君主把百姓视作自己的亲人,这不是要求君主必须为陌生人哭泣,但在私人情感外的礼乐层面上,他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位置。

    历史上,老子与孔子的相遇为太阳与月亮的同现,孔子和老子之所以聊的来,就是因为他们在周礼上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周礼后来荒废,后世的君王也懒得再克扣自己。

    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虽然成为国家信仰,实际上没有哪个皇帝真正做到这一切。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含义虽变,但本质不变。

    李瑄坚信自己能做到。

    “曾经大都护对皇帝之忠,天下尽知。一旦背弃。即便功勋卓著,也会使天下不服。”

    颜真卿还是认为李瑄在剑走偏锋。

    边将起兵,遗患无穷。

    李瑄所作所为,将毁于一旦。

    以前李瑄的谦逊、恭谨,也会被骂为王莽之流。

    数年前,在敦煌城的时候,李瑄与颜真卿之间有一番谈话。

    那时李瑄就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他是最早知道李瑄要变法的人,李瑄引经据典,声称要么如商鞅一样车裂而死;要么如李悝一样自杀而亡。

    这是忠贞不二的表现。

    现在的不同寻常,又冲击着颜真卿的内心深处,感觉到迷茫。

    “太宗皇帝说过,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春秋时期管仲也说过忠于社稷,大于忠于君王。我身体留着太宗皇帝的血脉,我忠于社稷,忠于国家,忠于百姓,无愧于心!”

    李瑄的话语铿锵有力,他不会动摇。

    臣子更应该忠于道义,而非君王。

    如果谁阻止他入关,他一定会将其囚禁,哪怕是颜真卿、王昌龄等人。

    他要也为自己的父亲、兄弟姐妹、儿子负责。

    为天下负责!

    这个时候消息泄露,在长安的亲人就危险了。

    所以他以扩建官道为由,在所有的道路上布置大量游骑。甚至连通往小勃律、大勃律的路都封锁,以免消息从吐蕃传入大唐。

    当然,一些普通的商人和百姓,还不知道李瑄要造反。

    短时间内,还在李瑄掌控之中。

    “如果安禄山率领燕云铁骑造反,必然联合东北诸胡。唯有大都护能抗衡之。”

    就在这时,岑参发话对李瑄表达支持。

    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作为最先追随李瑄的僚属之一,他对李瑄崇拜于滔滔江水。

    刘单不用李瑄提醒,已经心领神会,知道要去做什么。

    更何况岑参认为李瑄如此做是迫不得已。

    如果当初圣人全力支持李瑄变法,同意李瑄调遣边军进入中原镇压豪强,绝对不会出现今日之局势。

    病入膏亡的朝廷,应该要猛药治疗。

    发生一些悲剧是在所难免的。

    囚禁监军,招兵买马,大肆屯粮,私造器械。

    事已至此,覆水难收。若李瑄放开西域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多疑的李隆基一定会杀死李瑄。

    “清臣,都到这一步了,无法回头。我相信大都护迫不得已,一定能铲除奸佞,匡扶山河,兴复唐室。”

    王昌龄也发话了,但他在劝说颜真卿。

    他一再遭贬,又接连被李瑄捞出来,大都护对他可谓恩重如山。

    走到这一步,他也非常无奈。

    他感觉大都护是被一步步被逼到这里,只能兵行险招。

    但凭心而论,王昌龄希望大都护如周公一样,使天下归心。

    小宗代大宗一旦有开端,今后大唐宗室会争先效仿。

    除非大唐不再重用宗室。

    经过李瑄一席话,有的僚属被李瑄“忠于社稷”所折服。

    更有相信李瑄举事是为国家铲除安禄山,最终立下新君,成为周公。

    当然,也有一些僚属心潮澎湃,盼望着李瑄能够谋反成功当皇帝。

    李瑄能力足够强大,文韬武略,又掌握劲兵重镇,成功的概率很大。

    如果李瑄成为,他们这些僚属,保守也能成为一地长官,显露自己的才能。

    “属下愚昧,想知道大都护最终想成为什么。”

    颜真卿被有些说动,他低头拱手,尽量使自己不妄加揣测李瑄的目的。

    “我第一步节制天下兵马,这样才能对抗安禄山,对抗豪强大族,以及可能趁人之危的吐蕃、回纥。至于其他,我没有多想。大事的变数有许多,要步步为营。”

    李瑄向颜真卿回答道。

    他不可能在现在给颜真卿答案。

    即便是造反,最多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就像是安禄山一样。

    李瑄兵变造反,要打着铲除安禄山的名义。

    “大都护目光长远,属下无能,恳请辞去职位。”

    没有得到想知道的答案,颜真卿害怕不想看到的一幕会出现。

    他的家训,不允许他成为谋朝篡位的人。

    “当下正值用人之际,清臣继续处理安西的政务吧!”

    李瑄拒绝颜真卿辞职。

    颜真卿其实早就发现异常,但他并没有向朝廷检举,说明他内心在挣扎。

    颜真卿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儒家的捍卫者和实践者。

    但他的儒家思想,受制于朝廷所宣传的影响。有忠臣烈士的凛然正气,却也是皇帝的死忠。

    皇帝犯错,他们只会劝说皇帝改正,而不会拥有推翻的念想,甚至没有去批判。

    相比之下,杜甫虽然忠于皇帝,但也把李隆基骂得狗血淋头,与汉武帝穷兵黩武并列。

    儒家强调的是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视为高尚,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

    有的时候,光有责任还不行,像是孟子、荀子一样,跳出孔子的思想,阐述自己的儒道。

    李瑄就是想让颜真卿能过去心中的坎,继续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