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 (第2/3页)

的话没有任何威慑力,反而更激起百姓的愤怒。

    朱雀街上,不单单是长安百姓,关中暴雨死那么多人,全是因为杨国忠。

    那些有丈夫、父亲、儿子死在南诏之地的百姓,更有遏制不住的怒火。

    他们认为南诏之战不是为国捐躯,而是杨国忠一人之欲。

    甚至一些飞骑、彍骑,在潼关杳无音讯的士卒的家人,都将这笔账算在杨国忠头上。

    其他更不用说了,卖官鬻爵、纵容奴仆、铲除异己、任人唯亲、中饱私囊等等。

    以至于百姓时不时地编造歌谣讽刺杨国忠,甚至还搞出杨国忠妻子裴柔“梦中受孕”这样的逸闻趣事,有鼻子有眼的。

    杨国忠后面的虢国夫人、杨铦、韩国夫人、杨琦等杨氏人也不好过,她们也是百姓倾泻怒火的对象。

    那虢国夫人被五花大绑,口也被封住。

    她也是一个典型,挨得石头不比杨国忠少。

    头被打破,不断挣扎。

    她终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血和泪一起流。

    她不怕死,身上的疼痛,不如心中的创伤。

    她虢国夫人尊贵,不该这样出现在朱雀大街上。

    她的奴仆,她的华衣侍从,才配跟随她。

    在这种打击下,虢国夫人一翻白眼,昏厥过去。

    李瑄这才下令天策卫护住囚车。

    否则这一路肯定会被直接用石头砸死。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民怨沸腾,为什么圣人一直用杨国忠呢?”

    现场看似狼藉,实则在控制之内。

    李瑄在冲破云霄的嘈杂声中,向李隆基询问道。

    “……”

    李隆基沉默不语,此时他脸上发烫。

    不是因为他回不上这句话,而是听着杨国忠的惨叫声,仿佛百姓是在砸他。

    杨国忠为什么有今日地位?

    除了是杨玉环的远方堂兄外,还有李隆基的偏信。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李隆基一直以为自己超过自己的曾祖父李世民。

    如果现在盖棺定论的话,他还远远不及。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臣会辅助圣人,平定叛乱的。”

    李瑄一边向百姓招手,一边与李隆基“谈笑风生”。

    从咸阳过来的路上,李瑄与李隆基几无言语。

    现为在大庭广众下表现出君臣和睦,要不断与李隆基搭话。

    李隆基还要开口回应。

    如果李隆基一直闭口不言,气氛也会不对劲。

    所以李瑄神色一动,向李隆基说道:“圣人自继位以来,能用到名相,恐只有我了吧!”

    “姚崇、张说不比你差。”

    李隆基一听就不爽了,盛世数十年,连一个名相都没有,岂不是说他有眼无珠?

    “姚崇除了善于治吏,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李瑄问李隆基道。

    “姚崇年过六旬时,还能在骊山跃马弯弓,宛若少年。若姚崇在,贼不足以灭也!”

    李隆基模棱两可地回答李瑄。

    他口中的“贼”可以是安禄山,也可以是李瑄。

    “姑且如此吧!时人都以宋璟和姚崇并列,他清廉强干,像魏征一样犯颜直谏,使吏治更清明,他有没有灭贼能力?”

    李瑄笑了笑,又以姚崇引出宋璟。

    救时宰相,有脚阳春。辉煌的开元盛世,姚宋是永远无法绕过去的一个组合。

    尽管姚宋一个在首席宰相三年,一个在首席宰相四年,在漫长的开元盛世中不算什么,但高楼大厦的基础,都是二人主持下打造。

    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

    按理说,李隆基追忆姚崇的时候,一定会欣赏宋璟,但李隆基轻哼一声:“宋璟只是一个沽名卖直之人,哪里比得上姚崇?”

    “卢怀慎和源乾耀有什么样的功绩?”

    李瑄知道李隆基一向看宋璟不爽。

    这种犯颜直谏的谏臣确实让人如鲠在喉。

    当遮羞布被撕扯下来,怎么会令人讨喜呢?

    事实上,宋璟即便罢相的时候,李隆基也对宋璟极为信任。

    在李隆基封禅泰山时,宋璟为长安留守。

    在出发前,李隆基认为宋璟是三朝元老,肱骨耳目,虚心向宋璟请教谏言。

    宋璟一一直言相告,言多意深,语重心长。

    李隆基对这种谏言深受感触,将宋璟的“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

    执政上的失败,让李隆基早已忘记这样的“座右铭”。

    曾经李隆基仰慕“张九龄风度”,将李瑄视为那样的宰相。

    现在他一定觉得同样犯颜直谏的张九龄不讨喜。

    因为张九龄曾直谏杀死安禄山,言其必反。

    李隆基没有这么做,他会像骂宋璟“沽名卖直”一样,骂张九龄。

    “卢怀慎的源乾耀,最多算是萧规曹随的宰相。”

    李隆基对卢怀慎、源乾耀两个宰相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两为宰相没有姚崇、宋璟那样统领的大局,但自身严于律己,能推行姚宋的规矩。

    李瑄又问李隆基对苏颋、张嘉贞的评价,李隆基对苏颋很可惜。

    但李隆基对张嘉贞印象很不好。

    因为张嘉贞勾起李隆基不美好的回忆,他拜相之前非常恪尽职守,当了首席宰相却玩弄权术。

    “再度拜张说为相,圣人是不是看重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觉得这是盛世的宰相?”

    李瑄隐晦地说李隆基拜张说为相是为妆点盛世,粉饰太平。

    宰相张说和宰相苏颋号称“燕赵大手笔”,是文坛泰斗。

    李隆基最喜欢在盛世的时候,抬这样的大臣到最高位置上。

    “朕说过,张说不次于姚崇。他用十几骑,就能平定一场胡人叛乱。他比你想象中的厉害多了。”

    李隆基最推崇的就是张说,不仅在张说死后亲自为张说撰写神道碑文,还把自己女儿许配给张说的儿子张垍。

    姚崇、宋璟的儿子不得善终,唯有张说的儿子坚挺。

    张垍、张均兄弟二人,跟李林甫对着干,跟杨国忠对着干,现依旧活得好好的。

    “张说有大治能力,有果决的军事才能……”

    其他李瑄不过多评价。

    张说的政策如雷贯耳。

    开元十一年拜相以来,辅助李隆基创立丽正书院,任为修书使。

    丽正书院,笼络贤才,是古往今来第一所官办书院,意义众大。

    十二年,张说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十三年,提议泰山封禅。

    这些“政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的瑕疵就是张说贪污受贿,任人唯亲。借泰山封禅,给自己女婿官升三级,硬生生的把岳父变为“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