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借奶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章 借奶 (第1/3页)

    一个王朝能否国祚绵延,选官用人是根本。

    古人常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的说法,维洛王朝立国一百八十余载,奉行的是中兴以人才为本的治国策略,不得不说,开国的高祖帝堪称乱世的一代雄才伟主,自他登基后,对养士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举废除了前朝历代所采用的世官制,转而实行察举与科举二者并举的用人机制。

    这才有了相对而言还算太平的日子,不过,对百姓而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今的维洛庙堂,表面上来看君贤臣明,一团和气,其实却是彼此勾心斗角,暗流涌动,至于选才方面的两条途径也是名存实亡,不过是老太监的小媳妇,摆设罢了。

    朝中势力大致分为两打派系,一个是以白衣宰相李石增为首的朔州党,其亲信把持朝廷除兵部以外的五部,再一个是以大将军韩牧、太师司马年为首的青州党,虽然只有兵部是风吹不透,水泼不进的铁打营盘,但天下的兵马调度皆出自大将军府,那些文人只不过嘴上有些功夫罢了,一旦真刀真枪的对垒起来,还真不是个。

    但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互相保持克制,给对方留有余地,从不赶尽杀绝,谁都不想真的扯破最后那层遮羞布,若真是到了那步田地,可真真是无解的生死局了,要知道,匹夫一怒,尚且血溅五步,何况是那些掌握了天下生杀大权的国士,若真到了时局动荡的那一天,必将伏尸百万,天下缟素,社稷倾覆。

    白衣宰相李石增主张以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而大将军韩牧与太师司马年则主张以门荫进入仕途。

    自然,朝中的各方势力可谓是错综复杂,暗流涌动,剪不断理还乱,后宫与东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每年的察举虽说有朝廷设于各地的中正司负责人才的选拔举荐,但举荐的皆是当地或在朝中炙手可热权贵富贾们的子侄、姻亲、门生,至于百姓家的子弟,则只能是望而生叹,根本迈不进去那道门槛。

    至于三年一期的科举考试,也不过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罢了。

    虽说考试的卷子采用糊名的方法,明面上来看,好像可以杜绝监考官们的徇私舞弊,实际上不过是掩耳盗铃,糊弄世人的障眼法而已,那些手眼通天的权贵们如果连这么点小事都搞不定的话,大可以回家去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再者,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文章一事,向来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张元祝五岁开蒙,九岁熟读各种经书,十五岁吟诗作对,不过,两年后参加汉阳府的乡试,却位列第二百七十三名,勉强中了个秀才,此后,一颗读得圣贤书,货与帝王家的心便冷了下来。

    有种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觉悟,不再对功名仕途那么热衷了。

    他家在守中街上有些祖产,遂开了间书铺,靠鬻文卖画为生,闲暇时读些《五千文》、《南华经》之类的杂书,日子倒也落得逍遥自在,而阿茨本是穷苦人家的女儿,自能安贫乐道,不致像别的妇人那般,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对于他这种既不是簪缨世家子弟,祖上又留下些许薄产,算不上一贫如洗的寒士,正经的出路就是银钱开道,或投靠依附于某些根深叶茂的豪阀世家,比如镇上有着百年底蕴的刘家,只要他能舍下那张脸皮伏低做小,总可以谋个一官半职,不说光耀门楣,但最起码可以混个肥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