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一甲 佛与道,礼与信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8章 第一甲 佛与道,礼与信 (第1/3页)

    今天中午小孩直接让小伙伴带话给家里说在学校跟我吃午饭不回家吃了。

    我把我的食堂饭菜让小孩吃,小孩似乎已经相信我是可以辟谷的老神仙了,其实我知道他更多的是在试探看看我不吃饭是不是真能顶得住,这小滑头。

    我继续道“公元241年,也就是我正式修行的第一甲第12个年头,吴分兵四路大举攻魏。真正值得提起的是这一年里的另外一件事。

    印度高僧康僧会来到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由于康僧会汉学修养较高,其译注词趣雅瞻,义旨微密,文中亦多有老庄名词典故,是印度佛教在中国逐渐汉化的先驱。”

    小孩说“这有什么值得讲的呢?奇怪了。”

    我道“佛教以及相关的佛学知识是从西边古印度传入中国的,是外来的宗教思想。”

    小孩说“我知道,唐僧西天取经去的就是西边的印度。”

    我道“没错。唐僧是中国人主动去印度取经,在唐僧之前,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有天竺和尚什利方来到中国了,那时还不具备马上在中国传播外来宗教思想的条件,所以知道这个天竺和尚的人不多。

    到了东汉时洛阳建了中国第一座佛门寺庙白马寺,比唐僧取经早了560多年。

    在三国时期佛教依然是个没多少中国人知道的外来宗教,佛教想要传进中国,必须要有了解佛教思想和知识的人,能够把古印度语描写的不容易看懂的佛经翻译成中文,然后才有可能在中国传播吸引信徒。

    这就要求第一个做这事的人具备很高超的跨语言翻译能力。这个印度和尚康僧会就是这么一个人。讲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就不得不讲讲他。”

    小孩说“可是我只想听故事,不想了解佛教啊。”

    我道“你很喜欢看西游记吧?孙悟空大闹天宫,道祖之一的太上老君都拿孙悟空没办法,但是佛教的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观音菩萨也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一路指导和帮助他们,唐僧去西天佛教的总部取经,你说西游记是不是站在佛教的角度讲的故事?你想不想多了解些西游记的背景故事和知识?”

    小孩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想了解了。可是翻译是什么啊?为什么你说这么重要?”

    我道“翻译就是不但要把不同的语言转变成同一种语言,而且还要用对方能理解的词句来说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是随便一个能够说两种语言的人都能做好翻译的,高水平的翻译讲究信雅达,就是要求所翻译信息的意思能够文雅漂亮的传达给对方听懂。翻译的真谛,在于三个字,信雅达。”

    小孩说“之前不太懂,现在懂了许多,能举个例子吗?”

    我道“当然可以。你知道梁祝的故事吗?”

    小孩说“这谁不知道啊,梁祝的故事还被改编成戏剧呢,我奶奶就喜欢听。”

    我道“知道那就好。周总理请外国领导人看京剧梁祝,中国翻译用英文跟外国人翻译描述了半天他们仍然不太明白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周总理就让翻译人员告诉外国人请他们看的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么一说外国人马上就明白了,因为在他们国家几乎人人都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很显然,周总理的翻译水平就比翻译人员高许多,因为他既懂我国文学又懂西方文学,而且能够灵活借用运用外国人熟悉的典故。”

    小孩说“这下我就懂了,请继续讲吧。”

    我道“印度人也是世界上的聪明人,他们借用了中国国教道教的各种知名典故和名词来翻译佛教的内容,取了些巧,这样中国人就能更快速的了解和理解。比如建了一座佛教寺庙,中国老百姓就会好奇这个建筑物里面是什么,庙里最厉害的大和尚出来接待老百姓时,怎么向老百姓介绍这个大和尚呢?

    于是就借用了道家的一个词语----方丈。”

    小孩说“庙里最大的和尚不是一直都叫方丈的吗?”

    我道“是啊,你现在是听习惯了。蛮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方丈原本是海外三座仙山之一。在佛教传进中国的早期,那时的老百姓都知道方丈是一座仙山的名字,一听庙里大和尚来自方丈那座仙山的,那不就是神仙一般的超凡存在吗,瞬间就肃然起敬。

    借用方丈这个道家名词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还有很多。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道载佛得到了高效高速的发展,然后佛学也确实有其可取之处,能够治愈凡人心灵的诸多痛苦,慢慢地信众就逐渐多了起来。

    直到唐朝唐太宗经历了地府还魂后开始大力支持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既用皇室金库命令尉迟恭在开封修建大相国寺。唐太宗在那场感觉真实至极的地府还魂“梦”中曾许诺还阳后报恩还情,所以他为了让唐僧更加坚定取经信念并且不会一去不复还,他又与唐僧结拜兄弟请他无论多艰难困苦都要设法从天竺取回真经。不然一个盛世帝王怎会与一个和尚结拜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