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臣出身寒微,亦知报君恩

    第158章 臣出身寒微,亦知报君恩 (第2/3页)

   之所以下了决断,还要在家里‘犹豫’几个时辰,赶到宫门落锁前来检举,自然是为了真实。

    这份演技能不能瞒过皇帝且不论,实际上,皇帝也不会深究。

    真也好,假也罢。

    当李广利跪在承明殿内,毕恭毕敬地讲出长门宫私下的动作时,皇帝已经满意了。

    “你且去。”

    “是。”李广利应了一声,俯身叩拜后,方才躬身退向殿外,宦者令下了御阶,引着他一同出去。

    李广利见状连忙拱手,示意不敢劳烦您老相送,宦者令却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坚持同行。

    等他们两人都出了大殿。

    原本应该是皇帝一人独处的殿宇,此刻却从殿侧屏风后,又走出一位,一位绣衣使者!

    “陈皇后身边的老嬷嬷,午时四刻进李府大门,待了不到两刻钟,便从侧门离开。”绣衣汉子沉声道。

    “还有吗?”

    皇帝手里把玩着一块西域诸国进献的玉石,斜靠在榻上,语气不轻不淡,听不出喜怒。

    绣衣汉子思索片刻,又道:“陈皇后的癔症越发严重,时常有大逆不道的言语。”

    听到这句话。

    皇帝古井无波的神色,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似追忆、似惋惜,须臾间,那份复杂的情绪,又似从没有出现过。

    “不用管,就让她待在长门宫吧。”

    “是。”

    ……

    金秋九月,微风拂过山岗,吹过田野,关中大地乃至整个天下,都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值此之际,太子刘据又在送别。

    上一次是在长安城西面,这一次是在长安城东面,唯一相同的点,都是在渭河河畔。

    “殿下,保重!”    “勿念。”刘据立于官道旁,看着王衡的身影渐行渐远。

    秋收时,城外皇庄收成不错,同等人力下,曲辕犁耕种的田亩更多,对比十分明显。

    这段时间里,王衡一边整理农家典籍,一边守在田间,农人反馈出新耕犁的问题,他便随时调整。

    曲辕犁的结构更加成熟,皇帝当初给出的承诺,也正式落地。

    擢农家子弟、太子宾客王衡,为搜粟都尉,负责推广曲辕犁,以及指导农耕事宜。

    王衡此次东去。

    便是带着任务离京,曲辕犁更适合小块、零散耕田,关中多平原,又在天子脚下,此处无需搜粟都尉费心。

    王衡的目的地,是南方……

    “呼,走吧。”

    刘据翻身上马,一抖缰绳,与一众护卫离开了官道。

    今日王衡离京,按说太子不必来,毕竟王衡不是诸贺,没有肩负刘据交待的特殊任务。

    仅凭君臣关系,刘据这个太子还不至于送出十里地,可刘据还是来了。

    无他,顺道而已。

    渭河从陇西郡一路自西向东流淌,流经京畿地区时,从秦岭上汇集而来了数条支流,其中有一条,叫:灞河。

    在灞河上游,有一座因帝王陵寝形成的聚集区,叫:霸陵邑。

    霸陵,文帝的陵寝。

    与大汉诸多皇帝的陵寝位置不同,比如高皇帝的长陵、孝惠皇帝的安陵、孝景皇帝的阳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