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继续,不要停
第236章 继续,不要停 (第2/3页)
又一一铺在地上。
“父皇你先把不能动的挑出来,免得儿臣说了也是白说。”刘据指着地上的纸张道。
瞧见这一幕,皇帝神色微微收敛,在九卿官名与太子的脸上来回扫视,片刻后,用脚把写着‘卫尉’的纸张踢开。
“这个不能动。”
卫尉,是九卿中唯一一个掌握军权的,看来皇帝始终清楚自己权力的根源所在,一出手,就把最关键的挑出。
刘据不是很意外。
若非猜到几分皇帝老爹的心思,他哪会开口前先问上那么一句?
“父皇请看。”
刨除一个卫尉,剩下的几个,刘据照样有很多想法,他指向最左边的一张纸,其上写着:宗正。
“大汉立国初期,诸侯国繁多,权柄甚重,所以设立宗正一职、又以宗室子弟担任,用以管辖诸王。”
“可如今诸侯王势力衰弱,当初用以管辖诸王的宗正,唇亡齿寒下,反而成了他们在朝中的传声筒、代言人!”
“不可不防!”
话音未落,皇帝的脸色已然严肃下来,听到‘代言人’那几个字,眼中更是闪烁寒芒。
酎金夺爵时,宗正就站在诸侯王一方,当年盐铁官营时,也有宗正替诸侯王反对的声音。
刘彻早就心生不满。
他双手负后,冷声道:“朕多次更换宗正人选,但换来换去,他们总会搅合到一块!”
这时,刘据肃容来对,“父皇,宗室子弟担任宗正一职,这是惯例,也是祖制,可谁说祖制就不能改?”
嗯?
皇帝闻言,嘴角忽然翘了翘,“继续说。”
“既然宗室子弟始终会和诸侯王搅合到一块,那便启用外臣担任宗正,并且,也可适当削弱宗正府的权柄。”
说完这个,刘据又指向另一张纸,“少府职能太庞大,宫内、宫外,财政、衣食、营造,少府无一不管。”
“这不好。”
何处不好?
一个臣子权力太大、太多,就是不好!
皇帝听罢,当即点头:“朕知道,所以才让你监管的水衡都尉分割少府,你认为还不够?” “不够!”
刘据正色道:“只要不涉及皇家的财政,要一律移交大农令,无关皇家的营造,也要移交将作大匠。”
“少府管了内帑,就不能再碰外朝,内外纠葛不分,极易惹出事端!”
‘事端’两字就很贴切。
须知,少府下辖的诸多官署、工坊,如尚方、钩盾、织室等皆在未央宫内,皇宫西侧,甚至单独开了一道宫门,用于让平日的工徒出入。
在未央宫这么个地方进进出出,时间一长,能没点事端?
“拿笔记下!”
皇帝对一旁的宦者令吩咐道,神色凝重的老太监连忙躬身应是。
随后,皇帝又示意刘据继续。
刘据没有客气,指着另一位又道:“太仆权柄太小,要么彻底裁撤,要么就得加权。”
“为何?”
“父皇,公孙贺担任了几十年太仆,父皇难道没有察觉到他在朝堂上很少发表政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皇帝站的高、望的远,瞭望全局方便,可难免会忽视脚边的异样。
尤其是公孙贺这么个潜邸旧人,皇帝信任他,某种程度上,就会理所当然的忽视他。
公孙贺身为九卿,即便他性子沉默、不善言辞,可几十年来位列朝堂,国事听了几百上千件,却始终不开口?
苏武这等性子,在太子宫议政时,都会提几句建言,公孙贺就那般寡言少语?
“嘶——”
皇帝突然紧皱眉头。
有些窗户纸一捅就破,他转头看向持笔的宦者令,叮嘱道:“着重记下此事,还有,晚间朕设宴,召子叔入宫。”
公孙贺,字子叔。
到了此时,皇帝心中阴暗念头也好、轻视之意也罢,统统消散,他看向自己儿子的目光除了肯定,就是赞许。
“朕皇位坐久了,臣子们都生惧,有些事不敢直言劝谏,即便知道出了问题也不敢提。”
“以后你提,当面提!”
公孙贺一事,往小了说是让亲信寒心,往大了说,就是朝廷政局的失衡!
皇帝庆幸之余,听得兴起,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指着剩下的纸张,连连催促:
“快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