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捐赠道具和《建国大业》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百一十二章 捐赠道具和《建国大业》 (第1/3页)

    面对踊跃举手想要提问的记者,刘周也不可能一直点安排好的媒体。

    在回答了几个问题,将想要向外透露的信息说完之后,刘周点了和自己一直相爱相杀的《新京报》的记者。

    《新京报》的记者显然有些意外,也有些惊喜刘周能够让自己提问。

    他是非常清楚的,自家媒体一直和刘周的关系不是很融洽。

    但他不知道的是,像《新京报》这样追求热度的媒体,对于刘周这种自带流量的大佬,哪有那么多立场之分,彼此都有默契。

    不过既然有这个机会,这名记者提的问题也相当不客气:

    “刘导,您觉得地震题材的电影应该回避真实的场景重现吗?您怎么看待影视作品对于受灾群众的二次伤害?”

    对于这个有些恶意的问题,刘周平静地回道: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的剧本,我找来了刘衡老师来写,刘衡老师采访过很多亲历者,他遇到了一个经历过大地震的人。

    他觉得这个人的经历非常契合《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所以就将那个人的故事放到了剧本中,当然这是得到了对方允许的。

    其实不仅仅这一个人,刘衡老师采访的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有一部优秀的电影来纪念那场灾难。

    我们这个国家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去年我们又亲眼见证了这么一场大灾难。

    如果我们这部电影能够提高大家对地震的认识,那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

    “你觉得的这部电影能感动从大地震中走出来的亲历者吗?”记者接着问道。

    刘周沉吟了一下道:

    “我们这部电影会有感人的场面,但我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让大家哭,而是希望大家笑。

    我觉得大家看完电影能够微笑着走出电影院,那才是电影最大的成功,我拍这部电影就是希望给观众带来温暖和希望!”

    刘周的这场记者问答足足持续了大半个小时,不管是遇到什么问题,刘周都很耐心的回答,毕竟需要他们去宣传,而且等下也有求于他们。

    不过关于电影剧情的问题,他始终守口如瓶。

    最后,刘周向他们求助道:

    “我们筹备到现在其他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就是在道具上遇到了麻烦。

    希望大家能帮我们发一个信息,征集70年代的生活用品,比如那个时候的搪瓷杯子,那个时代的自行车等等。

    有时候一个镜头里需要几百辆自行车,如果去做那成本太高了。

    谁有那个时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或者暖壶等生活用品,能不能给我们捐一些,实在不行便宜点卖给我们也行。”

    《唐山大地震》剧组的预算是比较充足的,但七十年代的一些物件,今后很少用得到。

    定制的话价格确实比较贵,更重要的是,东西比较繁杂,定制起来也比较麻烦,有些东西都没有厂家生产了。

    所以刘周也只能学习冯裤子的法子,希望能够请求民间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期,国内应该还是有不少家庭有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的。

    对于刘周的这个请求,各大媒体也很给面子,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国内媒体娱乐版的头条新闻全是关于这场发布会的。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重点提到了道具的问题,甚至有很多文章直接在标题写着“向全国征集旧物”。

    再加上嘉禾集团的全力宣传下,这相关新闻顿时成为当前最大的热点。

    国内观众看到报道后都积极响应,不少人拨打报纸的热线表示愿意无偿捐赠自行车等物品。

    《唐山大地震》的官方微博也有不少人留言,表示愿意把自己闲置的旧物拿出来,给电影免费使用。

    为表示纪念及感谢,刘周亲自设计了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荣誉证书,并附上自己的签名,送给获得录用的道具捐赠者。

    不过民间捐赠刘周也不确定能不能完全满足剧组需求,所以为了保证不出意外,他准备去找找韩山平。

    中影以及其他几家电影制片厂,应该也还有一些七十年代的生活用品道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