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原来你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个人

    357原来你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个人 (第2/3页)

没有像朱棣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还真被徐辉祖给打的损失惨重,手下骁将战死数名。

    尤其是正直暑期连雨,道路泥泞,北方士卒多不习惯,且又发生瘟疫,许多人都想北归。

    这个时候还是朱能站出来,用高祖的例子来鼓励大家。

    两军在合肥对峙。

    可是不知道谁在朝中发力了,皇帝直接召回徐辉祖,理由好像是什么燕王快要北归了,京师不能没有良将。

    如此一来,朱允炆听从了朝臣的劝告,召回徐辉祖,削弱了前方军事力量。

    朱棣趁着南军缺粮,干掉了平安这波援军。

    连一向屡次斩杀燕军大将立功,打的燕军心颤的平安都被活捉。

    统帅何福单骑逃走,燕王的军队士气大涨。

    朱元璋再一次瞥了身旁的王布犁道:“是你小子在暗中发力了?”

    朱棣也是直愣愣的看着身旁的王布犁,他也觉得自己太顺利了,每次到了关键节点,朱允炆那里准能出昏招。

    这昏招是谁出的?

    最大可能就是王布犁这小子。

    毕竟他可是咱的军师,不帮咱帮谁啊?

    尤其是这些昏招频出,但是理由却非常正当,难免是有人给胡乱出主意。

    “嗯?”王布犁当然不觉得这其中有自己的戏份,遂不解道:“陛下何出此言?”

    “布犁啊,你小子想帮人成功自是可以。”朱元璋拍了拍扶手笑道:“可是想要给人坏事,拖后腿,那更是你的拿手好戏。”

    在朱元璋看来,王布犁这小子就是蔫坏,我有十种法子让你干不成这种事,且还能哄的伱团团转。

    一般人都得落入精心编制的陷阱里去。

    “陛下可是冤枉小婿了,我可不会干出这种缺德的事情来。”

    “哼。”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王布犁的顾虑。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个秘密,很难将来不做出一些应对。

    “你是担心朕杀了你?”

    朱棣先愣了,他强忍着自己没有跪下给他爹求情的动作。

    倒是王布犁沉吟了一声:“陛下杀我作甚?”

    “这场战事,即使没有我王布犁,也会有张布犁,赵布犁去帮助老四登上皇位,完全就是新皇上位,摒弃了先皇的所有政策,犯了众怒。

    要不然大明这么多公侯伯爵之类的,怎么就没有一点将领可用呢?

    出了事,还需找找自身缘故,怎么把巨大的优势变成劣势了。”

    “布犁啊,朕总觉得你小子在防着咱。”朱元璋摸着胡须笑道:“不肯与咱交心。”

    “陛下,你这是在难为我,也难为你手下的臣子,诸葛亮能不能存在,还得看皇帝是不是刘备与刘禅他们父子两个。”

    朱元璋一下子愕然。

    至少在他眼里,真要诸葛亮那种权臣存在,朱元璋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

    朱棣极为紧张的瞧着他爹的反应,甚至轻轻的拽了一下王布犁的衣袖,示意他别这么说话。

    盛庸布置在淮河的防线被朱棣击溃,并在绕过了淮河附近的凤阳和运河上的淮安(在洪泽湖附近)这两座坚固设防城市之后,以闪电的速度直下淮河,攻占了扬州。

    7燕王的部队被盛庸的水军挡在南京对岸的浦子口。

    两天以后,指挥长江舟师的都督佥事陈瑄叛投燕王,因此燕王的军队有了渡过长江的船只。

    他们马上过了江,未遇抵抗地直抵南京城郊。

    其实在此之前,朱允炆曾经把他的军队从北方召还,并纠集南京附近的新兵来保卫京师,但是朝廷的政策迄至最后一刻也没有定下来。

    被召回的齐泰和黄子澄力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京师;李景隆和茹瑺则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李景隆同谷王到南京城外的龙潭向燕王提出议和,被拒绝。

    五天后,李景隆伙同谷王打开金川门,迎燕军入城。

    朱棣忍不住兴奋起来。

    结果在城门口看见了王布犁询问他是想要先入皇宫,还是先去祭祀先帝。

    结果朱棣恍然大悟,直接去了先帝陵墓。

    王布犁看到这一幕,也是有些懵逼。

    这完全是杨荣的活,怎么让自己给抢了?

    直到这个时候,朱元璋阴恻恻的话语又袭来:

    “布犁啊,你还说自己没有暗中谋划一些让老四上位的事?”

    朱棣这下子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好兄弟,你才是一直隐藏在最深处,支持我登基为帝的人呐!

    “不对,陛下。”王布犁急中生智道:

    “画面当中的我怎么会身着小吏的衣服,而且还那么年轻,一点都没有衰老呢?”

    “嘶。”

    朱棣也回过味来了,他看自己将来的画面都是壮年,胡子一大把了。

    反观王布犁还是年轻时的模样。

    “你这几年都不照镜子的吗?”朱元璋反问王布犁:

    “朕观你现在的面貌与初见时并无太大的差别。

    朕一直以为你是少年老成,未曾想过是岁数大了,也是这幅年轻的模样。”

    “啊?”

    王布犁颇为惊诧的看向一旁的朱棣:“难不成我真的没怎么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