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明朝开国功臣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百六十二章 明朝开国功臣 (第1/3页)

    第十九子谷王朱橞,与蜀王、代王是同母兄弟,因封地宣府,古称上谷,因此得号谷王。在靖难之役爆发后,他害怕燕王朱棣会攻打宣府,直接跑回了南京。然而在朱棣濒临南京城下时,谷王又果断地背叛了建文帝,和李景隆一起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入京。朱棣登基后将谷王改封至长沙,赏赐颇多。谷王也日渐骄纵起来,产生了疑心,恰逢蜀王的儿子离家出走来到谷王这里,谷王放出风声说这是失踪的建文帝,结果被蜀王举报到朱棣那里,谷王被废为庶人在囚禁中去世。

    第二十子韩王朱松,原定封地是辽东开元,他和兄弟辽王、沈王一样,都是朱元璋为了经营辽东而分封的藩王。然而在朱棣时期,藩王政策发生了变化,朱松一直没有去就藩,27岁时在南京去世。

    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生母赵贵妃,原定封地沈阳,后改封至山西潞州,52岁去世。

    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生母不详,娶徐氏。大将军徐达之女,与燕王朱棣是连襟兄弟。正因为这层关系,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建文帝特意派安王和李景隆前去议和。朱棣登基之后,安王奉诏前去平凉就藩,然而经过三年就在平凉去世,年仅35岁。

    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生母李娴妃,封地南阳,1415年去世,年仅30岁。

    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生母刘贵妃,封地安陆,27岁时去世,正妃郭氏殉葬。

    第二十五子伊王朱?,生母葛丽妃,封地洛阳,他生性顽劣,时常用刀剑、弹弓袭击百姓,引得民怨沸腾。在朱棣去世后,朝廷官员建议废除伊王王位,而朱棣仅下旨赐了恶谥,其子孙继续承袭王位。

    第二十六子朱楠,生母葛丽妃,出生不久后便夭折。

    朱元璋诸子之中,才高八斗者有之,飞扬跋扈、作恶多端者也为数不少。朱元璋虽然多次下旨训诫,却因没有实质性惩罚而不了了之,终明一世宗室王爷作恶,成为困扰明朝地方治理的一大顽疾。

    【一口气看懂明朝的开国功臣#历史#朱元璋#朱棣#明朝】

    开国功臣通常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群体,他们以从龙之功换来世代荣华。然而,明朝的开国功臣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危险职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株连九族。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功臣?真的只是为子孙扫平障碍吗?那些为大明朝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他们的结局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盘点明朝的开国功臣。

    一、徐达魏国公徐达,字天德,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是同乡,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朱元璋回乡募兵时,徐达应征入伍。因武艺高强、精通兵法,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得力干将。

    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封信国公,并派他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次年8月,红军攻克大都,元顺帝逃亡,北元灭亡。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将徐达封为太傅、魏国公,位列开国功臣第二。

    徐达主持了数次北伐,驱逐蒙元残余势力,并长期驻守北平。后因病重在南京家中去世,享年54岁。由于其长女嫁给了明成祖朱棣,自永乐以后,徐达被明朝官方视作开国的功臣,徐达的子孙也分出定国公与卫国公两大世系,世袭罔替,直至明朝灭亡。

    二、李善长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早年经历不详,比朱元璋年长14岁。在朱元璋攻取滁州的路上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李善长用汉高祖刘邦的事迹鼓励朱元璋,日后一定能成就大业。朱元璋大喜,将李善长收入麾下,负责后勤和文书工作。

    朱元璋将徐达视为韩信,将李善长视为萧何。然而,徐达一生谨言慎行,最后得以善终,而李善长的下场要凄惨得多。1367年,朱元璋拜李善长为右相国,封宣国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李善长名列第一,封太师、韩国公、中书省左丞相。

    然而,李善长性格狭隘,妒贤嫉能,再加上他一直是淮西功臣集团的领头人物,使得朱元璋对他十分猜忌。李善长也察觉到这一点,于是就主动辞去相位,并推举亲信胡惟庸为相。1380年,朱元璋发动胡惟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