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钱花的有点快啊

    第12章 钱花的有点快啊 (第2/3页)

   很多作家常常困于灵感,对于拥有先天优势的刘培文来说,灵感或者创意是不缺的,他缺少的是能把作品展现出来的能力。

    搞文学创作,对于作家来说,真实或者描述出来的真实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一个逻辑自洽的环境中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意味悠长,对此刻的刘培文来说,还并没有这么容易。

    于是他决定在把最初的想法付诸实践之前,他要再创作一篇中篇小说,换一种叙事的方式,用来打磨自己的能力。

    心中有了初步的构思。他终于站起身来,去找自己想要查阅的书记资料。

    一开始他还是找到书后拿到桌前记录抄写,后来他干脆把稿纸叠起来,构成一个硬纸片,在书架旁记录自己偶尔所得的灵感。

    就这样,在图书馆里穿梭不停的刘培文一呆就是六个小时,忽然觉得肚子饿了,正打算离去,可抬头一看对面跟他一样早早占了座位的青年竟然从包里摸出了个大馒头啃了起来,他又默默地坐下来。

    占到一次座位不容易啊,再待一会儿吧。

    于是乎,刘培文最后足足在图书馆待了快八个小时,算上此前排队等开门的时间,足足十个小时粒米未进。

    不过收获也是巨大的。

    揉着肚子从食堂出来回房间的时候刘培文对于自己的这篇小说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

    不过他还不急着正式动笔,只是把自己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些细节和灵感记录下来,然后就翻看着自己白天整理的信息,渐渐的,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转眼就是三天过去,这天早上,刘培文刚起床。就看到熬了个通宵的张国威神色复杂地抻着腰,此时距离张国威住进招待所已经进入第十天,他原本预计七天的改稿工作,看来要画句号了。

    “张哥,稿子改完了?”

    “改完啦!”张国威脸上既高兴又难过。

    “我说一个星期,当时我确实改完啦,但是啊,编辑看了看,又指出了一些细节问题,我又改了两天,昨天晚上终于连夜改好,大功告成!”

    刘培文连连恭喜,又要过稿子,细细读了起来。

    张国威的小说是个短篇,内容也并不复杂,讲的是海河边两代人钓鱼的故事,从中展露出津门的时代变迁,其中用了大量的津门语言风格进行描写,地域气息浓厚。

    “啧啧,写的真不错!尤其对津门风物的描写,身临其境啊!”刘培文夸赞道。

    “嗨!我这都雕虫小技!我大哥写的津门那才叫好!”张国威实际上对刘培文的夸赞十分受用,得意之余,照例吹起牛来。

    “哦?你哥哥也是作家?”刘培文有几分好奇。

    “不!不是我亲哥哥,我家就我各个!”张国威摆摆手,“我说的大哥,是大冯!大冯你知道吗?”

    张国威所说的大冯,是津门知名作家冯冀才,不仅小说、散文写的非常出色,绘画也是一绝。

    “知道!《雕花烟斗》!”刘培文脱口而出,1980年,大冯凭这部小说获得了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两个人来了谈兴,从大冯说到姜子龙,把津门的文化名人说了个遍,张国威说到兴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