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赵匡胤

    第338章 赵匡胤 (第2/3页)

    柱斧是一种水晶小斧,杀伤力有限,仅是装饰品。

    夜色越发的深了,窗外的雪已停止。

    赵匡胤感觉脑袋有些昏沉。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弟弟看向自己的表情有些古怪。

    一定是醉了。

    赵匡胤心中想着。

    今日聊天颇为痛快,弟弟甚至主动提出自己可外放去前线带兵,让两子担任开封府尹,分明是在储君之事上妥协了。

    他甚为开心。

    赵光义主动告退。

    赵匡胤本想将他送到门口,却被拒绝。

    他感到困乏得厉害,索性躺在榻上,很快便鼾声如雷。

    仅仅一刻钟后,赵匡胤突然睁开双眸。

    他感到浑身剧痛,内脏抽搐,喉咙火辣辣的,像是被什么东西扼住一样,根本发不出一点声音。

    他口吐白沫,痛苦到难以呼吸,但他的双眸却瞪得老大。

    他试着去碰触床榻旁的木几,以便引起门外太监的注意。

    可他的身体仿佛被灌满了铁水,根本动弹不得。

    他的反应渐渐迟钝,意识也变得混沌起来。

    就在赵匡胤近乎绝望之时,突然听到脑海中传来一阵声音。

    一连串让他匪夷所思的画面接踵而至。

    白日这样的情况便出现过,那时他正在大臣商议国政,以为太过疲累出现幻觉,并未当回事。

    可现在又一次出现……

    “难道我真的病了?”

    赵匡胤迷迷糊糊中,选择了接受。

    ……

    今夜的酒馆略显冷清。

    杨戬与天庭对峙,沉香几乎将酒馆内的高手们都带去了那方世界。

    虽说危机已经解除,但是并没有人舍得立即回来。

    此时酒馆内仅有寥寥十数人。

    靠近吧台坐着的正是嬴政与李世民。

    朱元璋原本与他们一桌,但明日还有一场大战,喝了两杯酒便提前离开了。

    二人正交流着治国经验。

    嬴政讨教居多。

    他原本崇尚法治。

    乱世当用重典,这也是大秦能从七国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但治世显然得更多结合仁政。

    毕竟他可是读了好几遍未来的史书。

    而且他对法家的几个代表人物并无好感。

    商鞅变法的确促进了大秦的繁荣,但也带来巨大的危机。

    他那“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的驭民五术,短时间内的确让大秦国力倍增,但长远来看,显然是将百姓推到了对立面。

    车裂之刑一点也不冤枉!

    向来受他信任的李斯,竟然给他背刺,更是让他毫无好感。

    遍读史书,让嬴政感兴趣的君王不少,但欣赏的君王不多,李世民便是其中一个。

    他很好奇对方的治国理念。

    “其实说起仁政,另有一人更值得我们请教。”李世民笑道。

    “宋太祖赵匡胤?”嬴政问。

    李世民颔首道:“他雄才大略,以一介布衣结束中原乱世,黄袍加身却颇得百姓喜爱,大兴科举,与文官共治世。”

    嬴政深以为然:“大宋的治世观念,虽然少了进取之心,但可最大限度避免帝国终于内乱。”

    “百姓富足,国库充盈,于天下万千百姓而言,是少有的好时代。”李世民说。

    两人相视,尽是露出笑容。

    若是正常情况,大明的政体架构其实更适合他们学习。

    但有酒馆作为后盾,他们无需担心任何外敌,所应该考虑的更多是如何让国内持续安定。

    如此一来,大宋的制度亦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虽然大宋羸弱,但百姓相对更加富足,只是因为五胡乱世导致持续了千百年的汉人技术优势毁之一旦,周边强敌环伺,加上抑武重文的国策,使得国家连年战乱,历代皇帝大臣为了维护统治,搞出一系列骚操作,才使得大宋看起来那么不堪。

    二人聊着大宋的体制,又说到赵匡胤本身。

    “他要死的晚几年,说不定大宋境况还会好一点。”李世民感慨道。

    “他的死亡颇为蹊跷,史书记载他与弟弟赵光义饮酒之后暴毙于宫中,但又说到他身强体壮,怎么会突然病故?”嬴政说着这话,又想到了自己。

    若非踏入酒馆,怕是他也时日不多呢。

    他猜测自己应该的确是遭受疾病,而不是像赵匡胤这样死的不明不白。

    “确实有烛光斧影之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