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夜谈!

    第五十二章 夜谈! (第2/3页)

朱家祖上皆是穷人,皆是泥腿子出身这一事实。”

    “每日一版,连载不断。”

    这种详细的皇帝传记,不但能讨老朱的欢心,民间百姓也十分喜欢看。

    八卦之心,人人皆有。

    对于皇室秘闻,开国帝王未发达之前的经历,老百姓们不要太好奇了。

    以往朝廷总是遮遮掩掩,老百姓们知道得不多。

    但这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熊熊八卦之火。

    哪怕私下传播有掉脑袋的风险,百姓也乐此不疲。

    各种关于皇帝的离奇传说,在民间从来就不曾断绝。

    当然,也因为没有可靠的消息渠道来源,许多传说的内容,只能用“离谱”两个字来形容。

    现在有了报刊连载,广泛传播,必然会掀起新的议论热潮。

    而这对老朱而言,又是在恰到好处的拍他的马屁。

    老朱心中最渴望获得的,便是在百姓中的声誉,是千秋万代的身后名。

    杨士奇道:“报刊的第二版,则用来刊登《御制大诰》”

    大诰是老朱费尽心血编制而成。

    老朱在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更是下旨,《大诰》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

    家里有《大诰》的,只要不是犯了该杀头的罪,都可以减一等处罚。

    反之,家里没有《大诰》的,则要加重一等处罚。

    不过,因为《大诰》的规定太过于严格,条文也太繁锁,很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故而到洪武三十年的时候,老朱重新编定大明律,并规定以后断案定罪都以大明律为准。

    大诰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听了,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以为应该刊登大明律,而不是大诰。”

    《大明律》和《大诰》都是律法,只是大诰要严苛许多。

    望着杨士奇投过来的目光,朱允熥解释道:“治乱世用重典,皇爷爷是汲取了元朝放而不管的教训,才编制严苛无比的大诰。”

    “但如今大明已立国二十几年,天下安定,四海归心。”

    “大诰所定的条款,太过严格,执行困难,皇爷爷其实早就有心想改。”

    “只是大臣们都不敢在此事上谏言,皇爷爷也不太好收回原来的成命。”

    “而爹爹去后,若要惩办朝中勋贵武将,大诰便还有极大的作用。”

    “如今我既然将我舅姥爷等人保下来了,大诰就再无必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