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天龙寺内,本源和尚

    第7章天龙寺内,本源和尚 (第3/3页)

贯而出,镇南王府门口,侍仆已牵马在侧等候,另有数十从人腰悬宝剑等兵刃站在其后。

    段氏祖先崛起于微末,提倡节俭之风,皇室单独朝见参拜都以朴素为主,此时众人均着常服。

    在不识者眼中,以为是乡绅大户从人出游而已。

    一行人所乘都是上好骏马,奔驰如风,很快就到了皇宫城楼,待得片刻保定帝摆驾出宫。

    两队人马合二为一向城外而去,未到日中,已到寺外。

    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崇圣寺。

    大理百姓习惯称呼为天龙寺,久了之后大家几乎忘了原名。

    该寺背负苍山,面临洱海,风景优美。段氏历代祖先做过皇帝的,往往在天龙寺避位为僧,因此大理寺便是皇室的家庙。

    皇室有难,天龙寺必倾力相救,多次令大理皇室转危为安。

    巴天石命众人牵马在寺外相候,先一步进寺禀报。

    褚古傅朱四大护卫当先站立两侧,保定帝与镇南王夫妇以及善阐侯高昇泰先后进入大门。

    寺里有三阁,七楼,九殿,规模宏大,极具形胜,只因其僻处南疆,其名不显。

    大理有四大美景,下关有风且带劲,上关鲜花妩媚动人,苍山雪常年不化,洱海倒影月如盘,合称风花雪月。

    天龙寺可赏其二。

    天龙寺乃保定帝常到之地,熟门熟路,当下径直先去拜见方丈本因。

    众人由瑞鹤门而入,经幌天门,清都瑶台,无天境,斗母宫,三元宫,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台,最后通过一条长廊来到了牟尼堂。

    其实就是一间大屋,由天然松木搭建而成,简陋质朴。

    牟尼堂形如大殿,开阔直通,堂中正首是三座佛教雕像,中间释迦牟尼佛陀,两侧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

    “阿弥陀佛,你们朝拜本源师兄的来意我已知晓,这些年师兄多数时间在闭关,很少见客。”本因方丈双手合什道。

    “已派人前去通禀,你们稍作歇息,待候回音再行参拜。”

    “方丈仁德,思虑甚是周详,此番以礼相待正明感激不已。”

    段正明微微一笑,示意致谢。

    堂下众人依次而坐,保定帝与住持不时闲聊几句,其余之人也不接话垂侍在旁侧目相待,气氛一时呈波澜不兴之态。

    段正淳游目四顾,见东西两侧较为空旷,只放零星的几个蒲团,东首一位和尚身形消瘦,脸朝墙壁,一动不动。

    不知是在入定,还是在功课紧要关头不能分心,堂中一番动静其丝毫未加理会。

    寻思片刻后觉得此人多半便是枯荣大师,听说此人在寺中已面壁数十年,天龙寺僧众少有人见过他真面目,以前在双树院中修炼枯禅功。

    不知何时换地方了竟来这里枯坐,其位不低,今日得见宝相,大为不易。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双树,每一面各有枯荣。

    分别代表“常与无常”、“乐与无乐”、“我与无我”、“净与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之间入灭。

    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天龙寺的枯荣禅便取自其意,修至高深可在枯荣盛衰假空间随意转换,端是奇妙无比。

    此时枯荣大师还年轻未参透亦枯亦荣的境界,估计还在半枯半荣境徘徊,听闻修至此境半边脸色红润皮光肉滑,半边脸如枯骨,全无肌肉,如半个骷髅头模样。

    只是心中想象一番,未曾贸然上前。

    毕竟太过冒昧。

    今日前来另有打算,不宜节外生枝。

    不知过了多久有小沙弥前来通禀,本源已经出关,众人可前去参拜,随后小沙弥在前引路,众人紧随其后。

    穿过松树交错的小道,不久便来到菩提苑。

    小沙弥上前轻轻扣响门扉后,躬身退在一旁,少倾,里面传来不急不缓的脚步声。

    吱扭一声门扉轻开,走出一位布衣芒鞋,脸上似有宝光流转自然生辉的老僧,神态淡然,颇有几分超凡脱俗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