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传统剪纸

    第232章 传统剪纸 (第2/3页)

的内容。创作时,心灵手巧的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凭着对生活的感悟,剪出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想剪什么就剪成什么,全凭剪纸艺人的自由发挥。新干剪纸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新干剪纸面临着后继无人等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延川剪纸是我国延川境内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与当地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有关,亦多用于民间的信仰祭祀活动。

    延川剪纸被广泛地用于当地的社会生活之中,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剪纸。在当地民间,剪纸和料理家务是广大劳动妇女展示才干的重要方式,当地民间谚语云:“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延川剪纸是以妇女为创作主体的民间艺术,多反映着纷繁多趣的社会风情和家庭生活,表现手法有写意、写实两种,多与作者的性格有关。至20世纪90年代,当地的剪纸作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其代表人物有高凤莲、郭如林、高河晓、刘洁琼、刘小娟、袁随花等。

    延川剪纸所涉及的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纺线织布、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多采用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形式表现,画面简洁,结构严密,主次分明。所表现的形象造型纯朴,外轮廓或方或圆,线条粗壮便于运剪,亦利于粘贴仿剪,具有粗犷浑厚、热情奔放的地方风格。时至今日,延川剪纸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需要对之进行抢救和保护。

    旬邑剪纸相传起源于汉代,主要流传于我国关中地区最北部旬邑县境内的中塬张洪镇、太村镇、职田镇和赤道乡等地。至清代末年,旬邑剪纸由单色剪纸发展演变为彩贴剪纸。旬邑的彩贴剪纸是当地妇女必需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要剪窗花、墙画,婚丧嫁娶要剪仪帐,新居装饰要剪顶棚花、炕围花,至于服装刺绣的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