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回洛大胜威望定
第七十三章 回洛大胜威望定 (第2/3页)
两万余之多,回洛仓虽有洛阳驻兵防守,不是对手,不过裴仁基、孟让也没能将此仓完全攻下,只是攻破了东仓。
这第二场仗,兴师动众,然只能算是个小胜。
洛阳与“洛口城”之间,隔着偃师县和金镛城,要想大举进攻洛阳,这两个隋室的据点非得先拔掉不可。於是,在裴仁基、孟让此战之后,李密见难以速下洛阳,就转打偃师和金镛。
——兴洛仓又名洛口仓,洛口城,即李密打下兴洛仓后,於前时绕着仓所修的那座城。
这便是第三场仗了。
却出人意料,偃师县城与金镛城的隋军守将抵抗得极其顽强,攻了好几回,硬是没攻下。
这两块硬骨头,现还在那里摆着,在李密部队的重重围困下,依然顽抗着。
从大海寺之战开始,到而下,偃师、金镛屡攻不克,算是李密在军事上遇到的头个挫折。
尤其这个挫折,还是在於今兵强马壮、号称已拥众百万的背景下。
李密可能还则罢了,打仗,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偶尔碰到个硬骨头,亦不足为奇。难打,慢慢打就是了。可对新投李密的那些义军首领、对翟宽和王儒信等瓦岗本系那些本就不服李密的将领来说,偃师、金镛之不克,却不免地就会损害李密在军中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威望。
当是出於此虑,李密乃打响了第四场大仗。
就是李善道所说的“回洛仓此战”。
这场大仗,是李密亲自指挥。
上次裴仁基、孟让攻破回洛仓的东仓后,没有驻留,放了把火,将东仓烧了,随后就退兵了。
李密这回,亲自率众三万,先是又杀回到了回洛仓,继而大修营堑,以逼洛阳。兴洛仓距洛阳只有七里远,李密修的营垒、挖的壕沟,很快就逼近到了洛阳外围。洛阳群臣的主事人段达,遂遣兵七万出击。结果,一场仗打下来,三万胜七万,隋兵丢盔弃甲,败回城中。
这一场大仗的获胜,可以说适得其时。
不仅是如李善道又所言之,“一扫失利,必士气大振”,最关键的是,通过这又一场的“以少胜多”的大胜,李密扭转了偃师、金镛不克所给他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实了他在军中的根基。
李密高兴的心情,在下给李善道的这道捷报中,就可看出。
捷报中,甚至提到了战场上的一个细节:“隋军西阵已却,东阵犹坚,魏公亲引骠骑,秦琼、程咬金诸将从之,再冲东阵,箭无虚发,连中隋官兵。隋军东阵遂溃。”
若不是高兴,若不是希望借此彰显自己的武德,加强自己的威望,通常只需简要述说战况的捷报,何必加上这个细节?
还将“箭无虚发”与“东阵遂溃”联系到一起,搞得好像是靠着李密的一人之力,将隋军“犹坚”的东阵给冲溃了似的。——此战打在回洛仓北,是以隋军之阵,系东西列阵。
且不必多说。
……
听了李善道的话,魏征说道:“敢请将军指示。”
“现还只是得了捷报,魏公尚无具体令旨下来。但我等为人臣者,主动地为君分忧,是臣子本分。所以,我琢磨着,一场大仗打下来,魏公军中现下会不会缺些兵械的补充?缺些兵源的补充?我在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