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五章
5 第五章 (第3/3页)
。当他的目光投到光幕上的时候,光幕继续出声。如此贴心,不愧是自己的好太子。
只见光幕:
【大家都知道,靖难之役,朱棣胜利了,随后变成了永乐大帝。但是从双方当时的账面实力来看,实在很难理解永乐大帝是怎么胜利的。据统计,洪武二十五年,就有一万六千名武官,和一百二十万士兵长期服役。这些兵不少是开国时期就留存下来的老兵种子,剩下的又长期对北部蒙古残余势力和西南麓川王朝持续投入作战,战斗力可见一斑。】
大家都没有说话。
全国兵丁数自然是个秘密,但这种秘密显然对太子是公开的,现在对他们也公开了。
【而朱棣手中呢,打从一开始,朱允炆就一股脑儿抽干了北平的兵马,以边防为由调离了燕山七卫,防止这些朱棣带过的老部下互相串联。在朝廷动手准备抓他时,他身边仅有八百勇士。】
“嗯,800……”朱棡。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朱棣开局八百士。他爹一路九字真诀,苟道中人,努力当着元庭眼里的小透明。可朱棣呢,普天之下就没有比他更招摇的,他要以八百人,对抗被他父亲经营了三十多年的大明帝国百万雄师,以历史上绝无人完成,自那以后也再没人能做到的藩王之姿对抗大一统中原王朝的天子。】
朱樉本也在笑那八百人,听到这里,脸上立刻挂了霜。
【这样离谱的超高难度,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后世文人无法领会朱棣在靖难里的超前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就将之演义戏说化。似乎只有小说笔法才能解释这比小说还离谱的现实。】
【比如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说朱允炆在派兵平叛燕王的时候,居然对领兵的大将说:“勿使朕负杀叔之名,此一念也,天地鬼神共鉴之。”两兵交战,主帅都不肯杀,又怎么希求能够打赢呢?】
?????
众人黑人问号。
多方隐忍的朱允炆此时亦是懵圈。
等等,这是我说的吗?我会这么说吗?我有这么关切燕王吗?其实我……觉得我还挺恨燕王的。
几息静默。朱柏一把扯起桌上香烛,直扑朱允炆,就要和他同归于尽。
还好内侍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将朱柏死死扯住:“湘王,湘王,使不得啊,使不得啊!”
他们扯得住朱柏身体,拦不住朱柏的声音,朱柏声嘶力竭:“竖子,朱棣是你叔叔,我就不是你叔叔?你把我逼得全家自焚,我的死就不是死了,我的死就是空气了吗!”
还好光幕及时继续:
【细究其逻辑,就会发现甚是荒谬。好比湘王朱柏,几个月前才自焚身亡,建文帝还亲自给他上了个恶谥,怎么,这个叔叔就不算被他杀的吗?如果不算,那么打战的将军杀掉了朱棣,又怎么算是建文帝背负了“杀叔之名”呢?
而朱棣本人,带兵风格又喜一马当先,经常领几千骑兵冲杀对方战阵。他还是个极为优秀的侦察兵,每逢大战,都会带着小股轻骑查勘四周地势。刀剑无眼,两军对垒时又如何做到单独对一个冲锋人员手下留情呢?
事实上,明史里,将领瞿能的列传就写到“能父子奋击,所向披靡。日溟,各收军。明日复战,燕王几为所及。”这位征讨月鲁帖木儿有功的名将就差点在白沟河一役中杀了朱棣。】
月鲁帖木儿?这不是刚刚在西昌造反吗?这件事朱元璋本打算让蓝玉去解决,看来可以提点一下他重用这个瞿能。
不过朱元璋又奇怪的想,标儿为什么会用“明史”二字呢?须知,修史通常须得下一个王朝才能做。不待他多想,光幕又继续说话了:
【再盘点一下这个说法最早的出处,来自万历年间松江府王祈的续文献通考,后来被皇明经世文编引用。
中晚明时期,江南文人。有了这两点,我们就知道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是必须打上个重重问号了。】
虽然凭直觉,大家觉得这孝感动天的大侄儿不会说这句话,但是大家依然不明白,为什么有了这两点,就要打上个重重问号?
然后光幕解惑:
【毕竟那时候的江南文人,可是讨厌死朱棣了。】
大家恍然,集体看向朱棣。
好家伙啊好家伙。
果然不愧为心生反骨的你,真是仇家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