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章

    12 第十二章 (第2/3页)

圆圈。这便是朱允炆派人守着的五个地点了。

    这些话下来,别人不说,朱允炆听得可仔细了。他一边听,一边认真思索:

    这一步二步三步……我觉得做得还不错吧?光幕也评价不错啊?难道是后面的布防有问题?

    他确实不怎么明白军事,不由将目光投向现场的四位将军。

    “这布置还算可取。”傅友德中肯评价。只是此刻,真正牵扯他注意力的,已经不是朝廷的布防,燕王的应对,而是——

    “只是这开平卫所处竟被标注为内蒙古自治区上都镇,那上面灰色的莫不就是外蒙古?”

    也不独傅友德在意。

    其实之前大家就已经注意到这张地图的形状像个公鸡,和现如今大明所控范围着实有不少不同。

    可待他们要细看的时候,那张地图却又消失了。

    朱元璋皱眉问内侍:“记下了吗?”

    内侍满头大汗:“禀陛下,刚才奴婢们已分配下去各记一块,如今正在紧急绘制。”

    朱元璋不及再说,光幕又响起声音:

    【朱允炆还是有三把刷子的,要知道,李景隆抓燕王的胞弟朱橚,那是多么简单:李景隆接到宫中旨意后,轻骑前往朱橚封地,敲开王府大门后,把门一围,旨意一展,直接把朱橚全家锁拿进京。野史八卦下,据说朱橚和李景隆是好朋友,那时候朱橚刚知道李景隆进城的消息,还在吩咐府中厨子,给李景隆准备宴会呢!】

    李景隆心里一咯噔。

    怎么又是我,我怎么哪哪都在?

    他感觉一道灼热愤怒的视线停留在他身上,毫无疑问,来自一向性情平和的周王朱橚。朱橚性子多好啊,乍听见这个,居然都忍得住不冲动,不给内侍添麻烦,只用眼神狠狠盯李景隆。

    李景隆怀疑自己身上已经被那道视线烧出了两个窟窿。

    他的泪水几乎再淌下来,苦涩同时自心中汩汩而出,很快蔓延成海,他满脑子竟是:

    李某文不成,武不就,不过一得父余荫之徒,何德何能,竟在仙机之中,占据如此多的篇幅?

    求求了,说说别人吧。难道在燕王靖难过程中,只有我一个二五仔登台献丑吗?!

    光幕显然读不到李景隆的内心,所以它的声音还是那么轻快:

    【再来看燕王的应对:

    史书里记载,建文元年,七月初五,他幸运的从一个叫张信的二五仔口里知道朱允炆要干他了,于是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连夜反杀了朱允炆派来的两个高官,夺取城门,黎明就占了北平。】

    幸福来得太突然。

    李景隆简直喜极而泣:终于有第二个人了!

    朱橚一时愕然:

    “虽然说是从内向外打,但北平那么快就被攻了吗?前面不是说朱允炆还布置了别的兵在城里?那些兵呢?除了那两个被杀的高官外,难道再没有人能组织他们,挡住燕王?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燕王凭800人,直接将北平占了?哥哥未免太厉害了!”

    朱樉呵呵一笑:“你哥还没登基呢,法螺吹早了。”

    朱棡倒是觉得正常,他的想法和将军们类似:嗯,手里800人,又是在对方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拿下一城,有何之难?我上我也行。

    老朱脸色不太好看。

    这两高官?咱看是这两废官!最好别被咱知道名字,否则广西从此就是他们的老家了!

    他又想:

    兵马调动的程序得加强,口令得复杂,权力分配也要再考虑——还好是儿子夺城,要是别人,我朱家江山岂非完蛋?

    【攻克北平的当天,消息传出,燕王的老部下们就纷纷以城来投,通州,遵化,密云三个卫,合计16800人。

    此时,开平的宋忠带着三万兵马正在赶路要干朱棣,听到北平事变,连忙掉头退守怀来,留俞瑱守居庸关。

    朱棣点齐兵马,初八,让朱能迅速拿下在蓟州起兵的马瑄,生擒之;十一,就让徐安破了居庸关,迫的俞瑱退往怀来和宋忠汇合。】

    朱能!徐安!

    朱棣一扬眉,他终于听到了在靖难最初,就毫不犹豫跟随自己厮杀的将领。

    回去就重重嘉奖——

    “朱能……”傅友德也有印象,“是员猛将,我记得,北伐乃儿不花时,他也在燕王麾下吧。”

    “猛吗?”朱元璋瞥一眼朱棣,冷冷一笑,“既然那么猛,就调来咱使使吧。”

    朱棣:“……”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北京至怀来县直线距离约93公里,即186里,实际距离应该超过200里。古代骑兵行军一般一天在70-80里,极其精锐的如戚家军能急行军一天150里。

    朱棣判断,宋忠虽有三万兵马,但人心不齐,在他安定下来之前先发制人干掉对方,防止居庸关被遏。

    于是七月十五号,亲自领八千骑兵,一日就跑过200里,直扑宋忠!

    宋忠想也没想到,朱棣能来的那么快,更没有想到,朱棣不过是一波冲击,就直接把他吃掉了!】

    “一日200里?”刚刚反应平平的傅友德这时倒是瞥了朱棣一眼。

    “一日两百里,仿若冠军侯再世。”郭英感慨。

    “嗯,蒙古精锐,一人三马,方有此鬼魅速度。”耿炳文同样开口。

    “戚家军不知为何?”李景隆小心翼翼,试图融入大家,“历史上,只有带兵如神似岳武穆般,能将自己的姓氏冠之以军队上,这戚家军,难道是可以比肩岳家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