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第八十三章

    83 第八十三章 (第3/3页)

臣,让他们帮忙说话,这里面,陈循等是主力。

    景泰7年,陈循、王文因儿子考不上北京的乡试对考官发难,景泰优容之,特许让他们儿子参加会试。

    这种收买,就引出了一句戏言“满朝皆太保,一部两尚书”。

    以襄王为代表的宗室也支持着朱见深。

    固然,孙太后在立皇太子一事上作用极大,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共识,大家都天然的被礼法束缚着。】

    朱元璋听到这里,呆道:“咋回事,刚才还说你是个好孙,你就做了这种糊涂事!再急也不能如此啊,这不就是科举舞弊吗?你若要优容他,恩荫他的子孙当个官便罢了!”

    蹇义也是怒火高涨:“这陈循、王文,既已当到了阁老之位,便该以身作则,表率百官,竟做出这等事情,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现在,我们继续说,当朱祁钰做了一年皇帝,瓦剌又讨不到好处,想要和谈,最后堡宗回归这件事。

    明史记载,于谦劝景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这是不对滴。

    于谦也没打算这时候把人接回来啦。

    于谦30多年的老邻居叶盛写的《水东日记》里记载:少保于公继对,以为“大位已定,孰敢有议,但欲答使尽礼纾边急耳”,辞畅而意婉,上意始释,曰:“从汝,从汝。”

    少了一句,为了疏解边关之急的出使原因。

    多了一句“顾理当速奉迎耳”,出自于谦儿子于冕在成化朝为老爹平反写的《先肃愍公行状》。

    意思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

    朱元璋:“这明史,有对过的地方吗?”

    朱棣重重说:“后面也许有对的,我的部分肯定不对的!”

    【我们再和《北使录》by使臣李实的回忆录,《正统临戎录》by蒙古人哈铭回忆录,《北征事迹》by陪堡宗的袁彬回忆录,以及《否泰录》by景泰朝礼部侍郎回忆录,进行对照。

    可以看到,确实,他们压根没想让人回来。

    和大众以为的杨善一个人出使瓦剌,巧舌如簧救回堡宗有出入,明朝前后派了两拨人去,第一波李实,第二波杨善。

    瓦剌也前后派了很多人,甚至瓦剌内部的不同派系派了不同人。

    前置大概介绍瓦剌内部状态。

    1、脱脱不花——又称普花可汗,成吉思汗后裔,名义上的宗主,与也先不合,兵力,第二。

    2、也先——太师,瓦剌实际领导人,景泰4年,无血脉的他强行自立为可汗,被杀。兵力,第一。

    3、阿剌——枢密院知院,刺杀也先,导致了黄金家族的复辟,可是他杀了“可汗”也先,被人以弑君名义杀死。兵力,第三。

    4、伯颜帖木儿——鞑靼太师阿鲁台之子,前文已经介绍过。】

    朱元璋朱棣这两位爷俩一听,便已勾勒出了瓦剌内部情况。

    他们捶胸顿足:“怎么就发生了土木堡?不然这景泰四年,就是介入的好时机啊!”

    朱棣拍案:“实在不该和也先打,我要一方面助长也先野心,一方面游说脱脱不花,再趁着他们打起来的时候,想办法把那黄金家族的后裔握在手中,如此,草原危机自解也,大明还将成为真正的草原宗主!”

    【堡宗14年10月17日,此前也先攻到北京附近西关,但被于谦、石亨等阻挡,明朝派了人去和瓦剌议和。

    使臣为:礼部侍郎王复、鸿胪寺卿赵荣

    也先认为,派来的官太小了,你要想议和,派:“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石亨、右都御史杨善”来。

    除了石亨,其他4个都是永乐朝遗留下来的老臣,石亨是如今北京城里抵抗的武将第一人。

    也先属于还没被打明白,有点想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