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2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0232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2/3页)

到秦朝一度被废,因为秦人既不重视、也不提倡祖先崇拜,还认为逝去祖先的亡魂会化为厉鬼,危害世间,这大抵是缘于秦人不慕往世,只重视现实的缘故。

    但碍于政治,以往的宗庙制度在秦始皇时期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做到了上承殷周之传统,下启汉唐之先声!

    所以导致秦始皇自己,既无庙号,也无谥号!

    至汉朝,“七庙制度”已经趋于成熟,根据古制,庙号制度也逐渐成形。

    参考周朝的三位不祧之祖,汉朝对于那些有大功于社稷的帝王,,也不再废除他们的庙宇,而后人为了永远地记住和祭祀这些帝王,便为这些帝王追加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庙号制度效仿于商,初时只有“太、高、世、中”四个庙号。

    再结合《孔子家语·庙制》所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所以遍观汉朝,有七位皇帝获此殊荣,以另外的一种形式,产生了新的天子七庙!

    外加四亲庙,在东汉末年也有了所谓的二祖五宗四亲庙的十一庙格局!

    这二祖五宗分别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世宗明皇帝·刘庄和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汉朝七位皇帝的庙号,也被后世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庙号,因为在汉朝结束之后,庙号制度,就被玩烂了。

    如果要追查元凶的话,那就得问史上第一个在生前给自己设立庙号的魏烈祖明皇帝·曹叡了!

    曹操在世时,按照周礼,明面上设诸侯五庙,即一位始祖和曹操的父、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

    在曹丕篡汉之后,追封他为魏太祖武皇帝,所以原有的诸侯五庙,自然也升级到了天子七庙。

    曹叡又追封曹丕为魏高祖文皇帝,他自己更是生前就直接定好自己的庙号:“景初元年,有司奏:帝为烈祖,与太祖、高祖并为不毁之庙。从之。”

    曹魏不再遵从“有功曰祖,有德曰宗”的原则,“祖号之滥,实肇于此”。

    自此,庙号制度被破坏,由于三国时期的皇帝不再和汉朝皇帝一样,在谥号前面加“孝”字,所以谥号制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唐朝虽然又加回了“孝”字,但谥号动辄一二十个字,所以可以发现,在唐朝之前,后人称之前的皇帝为谥号,比如汉文帝,到了唐朝之后,就开始称庙号,比如唐太宗!

    可实则,两个人都是太宗文皇帝!

    生前为自己定下庙号,这绝对是不合礼法,且让后人耻笑的一件事情,可曹叡如此做,也是迫于无奈,究其原因,他没有亲生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