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官伊始

    第四章 新官伊始 (第2/3页)

璧,显得十分的圆润碧透,中间的圆孔位置,一棵高大笔直的雪松,在微风中轻盈摇曳着,犹如少女舞动的身姿,婀娜妩媚。

    远处的大门牌坊,晨曦中,显得格外的庄严巍峨,门楼的匾额上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正闪耀着千年前先秦墨家的思想光芒。眼前的一切,令他感到十分的惬意和舒心,此时此刻,他觉得有个一官半职,真是一件人生幸事。所谓的“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这四大人生幸事,只是对普通百姓而言的,而对于权贵之人,也许“升官发财”,才是其人生的最大幸事。

    九点刚到,一辆COSTER品牌的丰田面包车,从大门口的铁栅栏处缓缓驶了进来。

    这是杨之江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接待一个台湾的访问先遣团,故而不敢怠慢,见车辆已进入大院,便匆忙下楼,来到门前的花坛边。

    这是台湾岛内某个实力派人物准备到大陆访问的先遣人员,一行五人,四男一女,由省台办的人陪同而来。

    二史馆自1984年4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布对台湾民众开放以来,至今已接到了台湾各界人士、团体数百多人次,前来参观访问,查阅档案。对于台湾方面高层人士来访,往往都是馆长或副馆长等领导出面接待,这次让刚刚上任的馆长助理杨之江担此重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来访的先遣人员,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是为实力派人物未来出访做前期铺垫的。

    杨之江按照馆里的要求,带着一行人在大院里走马观花地熟悉一下,并简单介绍了办公楼的基本布局以及建造的历史,然后就直接领到了二楼的展览厅。

    二楼的展览厅,四周墙体为齐腰高的围板装饰,上方挂着一幅幅长方形的宣传框,里面陈列的大都是些与大楼有关的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文字介绍说明。其中,有国民党杨森、大楼设计师杨廷宝等人的黑白照片、大楼的建筑设计草图,动工营造时奠基仪式、国民党党史史料委员会正式挂牌时的人员合影,以及从1952年成立的南京史料整理处到现在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历次变迁照片及文字介绍。

    一行人中,有个三十几岁的男子,并没有象其同事一样,沿着墙上的宣传挂板一一看过去,而是眼神飘忽不定,东张西望,忽见杨之江在注意他,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大厅的中央,仰头看着顶上一块巨大的方形彩绘。

    杨之江想了想,还是走了过去,向他客气地介绍到:

    “头顶上方的这幅巨型八芒星图案,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藻井图案是一模一样的。”

    “哦?是吗?“,那男子故作惊讶

    ”这是杨廷宝教授的杰作”

    “就是墙上挂着的那位号称建筑奇才的杨廷宝教授?”

    “是的。杨教授的建筑设计风格,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对‘皇权至上’、‘贵贱尊卑’等纲常伦理和道德理念,似乎颇为推崇。您看这些设计,特别是这八芒星图案,其设计语言和元素,包括彩绘,无不浸透着封建帝王的四维八德之集权统治思想。”

    “四维八德?哦…我…还真不是很懂,望指教“

    ”指教不敢!春秋时的管仲,在其所写的《国颂》提及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这个意思。呵呵呵…这也许就是杨廷宝教授所想表达的设计思想和建筑语言吧?!”

    两人正在客套交谈时,忽然传来一女子的惊叫声:

    “哎哟哟…这么精美绝伦的彩绘,怎么被弄成这么乌漆抹黑的了?”

    杨之江听其语气,甚有抱怨之气,便立即走了过去,顺着女子的目光望去,这才明白她大惊小怪的原因。他并没有直接进行解释,而是客气地问到:

    “您好!这位女士,您听说过张继此人吗?”

    “张继?就是…写《夜泊枫桥》的那位唐代诗人?”

    “不是,是一位国民党的元老”

    “哦哦哦…听说过,就是那位以义侠自居,号称沧州大儒,惧怕老婆崔震华的张继?”

    “正是此人,您看到的这块黑乎乎的天花板,就与他的死有关”

    “ 啊…不会吧?“,女人没想到牵涉出国民党元老张继,顿感刚才的故意惊呼,似乎过于造作和唐突了。

    此时,其他几位同行人员,也纷纷围了过来。

    杨之江见此阵势,知道不解释清楚,这帮台湾政客回去之后,可能就会搬弄是非,以讹传讹,便悄悄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地说到:

    “看来大家…好像对这事都有兴趣,那我就…不妨简单介绍一下?”

    见无人反对,便继续说到:

    “各位都清楚,这栋大楼是民国时期建的,1936年10月10日正式竣工交付,也就是…台湾的双十节这一天。当时作为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的办公楼,也是国民党中央党史陈列馆。各位可知道,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是谁?”

    杨之江故意停顿了一下,见众人不出声,于是说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