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末日 第95章 新鄙视链与银湾纪实
第二卷:末日 第95章 新鄙视链与银湾纪实 (第3/3页)
不是什么叶天语能迷倒众生,也不是什么衷心拥戴爱护,而是她所代表的,尤其是大家已经见过的摄像机。
那代表了社会秩序,代表了物资保障,也代表了还有一批人替自己拼命。
所以,即便第9农业队一言不发,小道消息还是如同枯草丛里阴燃的火苗,瞬息千里,从农业队向外蔓延开去。
而此刻,装甲车队从西南门进入基地后,在农业队驻地略做停留,就直奔了机场指挥中心,也就是昔日的军事武器装备展览馆。
装甲车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停车就位,众人纷纷下车,就见VV23装甲突击车上嗖嗖嗖下来几个保安制服的人,一路小跑到湾仔基地三辆装甲车前整齐列队。
“这是啥情况?”刚下车的易风和扛着摄像机的郑世秋,目睹了这一幕。
“刚才几个家伙一直战备没下车,这会儿想见见叶天语本人。”田令军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但语气带笑。
“我是说,驾驶装甲突击车并用125口径炮精准炮击的就是这几个保安?”易风似笑非笑的盯着田令军。
“郑同志,刚才他们下车那段先掐掉啊!这几个保安都是退伍的装甲兵,应该能理解吧!”田令军当即补充道。
“还有,田队长,丧尸爆发后,机场安保人员的战损比例大概多少?”郑世秋暂停了摄像机,问道。
“猝不及防又敌我难分,战损了大约2/3,我就属于剩下那1/3。”田令军神色一冷,但瞬间恢复平静,人死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近15万人这么大一个银湾基地的安保维持,似乎人手有些对不上。”郑世秋环视四周,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队列整齐、军容齐整、秩序井然。
这还只是武器装备展览馆看到的,基地入口、远处山顶延绵不绝的木墙上,到处都有守卫人员的身影,虽不知确切数量有多少,但跟一个机场该有的军警数量肯定对不上,就算加上航空展馆和武器展馆的保安数量也不够,更别说在战损2/3之后了。
“所以,我们从幸存者中召集了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退伍兵。又从机场出口物资仓库里找到一批国外定制的外军警服给他们临时装备起来,所以看着像保安服,其实大部分是外军警服。”
“这个很合理,等下安排一个安保队员,田队长现场介绍下,我们补拍一下。”郑世秋提议,田队长点头附议。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六辆装甲车的战士们全员下车整队完毕,排成两列。银湾基地一列田令军带队,湾仔基地一列二班长带队,叶天语死活只同意排第二,后面依次是易风和赵盾,常飞个头高只能站到队伍后面去。
两列队伍一起进入武器装备展览馆,两位宣传干事扛着摄像机则是跑前跑后。
展览馆给易风一行人最直观的第一感受就是“大”。原本就是为了展览展示坦克大炮,导弹雷达,火箭重卡这些庞然大物,不大不行。
第二感受则是“空”。原本在展馆里陈列的不同型号款式的装甲车、坦克、大炮、重机枪、火箭筒,包括长短枪和不明数量的各型弹药,乃至维修车、路桥车、后勤车、医疗车、装甲挖掘机、推土机,全都上了战场,拉到一线备战甚至开战去了,自然里面就空空如也。
世人常说“假大空”,而现在的武器装备展览馆,“大而空”都占了,可是一点都不假,至少VV23突击车是真的,125mm口径炮也是真的,被炸断的桥墩就是明证。
为了省电,大厅里一些宣传用的小型电子屏直接拔了插座。一些原本有大屏幕的位置,电子大屏幕整个都不见了,甚至用来做展台隔断的很多金属框、金属架也不见了踪影,估计已经被运到基地不同的角落去做贡献了。取而代之的是裁成相同尺寸的很多布帘,把展馆里的很多区域进行了分区分块,作为临时战备功能区块使用。
银湾基地负责人,银湾区政府幸存的最高领导,一位原副区长兼市警察局银湾分局局长,五十多岁的左名臣,身着警服接见了二班长及叶天语一行人。
陪同的另一位是机场特警大队的大队长,田令军的直属领导陈干,40多岁已经头发花白。
欢迎仪式简短而热情,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在有限时间内让银湾基地的幸存者知道湾仔基地的通道打通了,湾仔基地的援军到了,叶天语来了。
增强信心,重建秩序,鼓舞士气,勇敢战斗,自食其力,重建家园。
不管能达成上述那一条,都是两个基地管理者乐见其成的,所以本地对接人田令军和宣传干事郑世秋格外用心布局。
银湾基地的那个下午,曾令很多人激动万分。
根据机场停机坪和跑道区域可容纳人头测算后,银湾基地分区域驻扎的幸存者被有选择的分批通知到位,叽叽喳喳的人流开始有序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机场跑道区域。
没有接到通知的区域则多是因为附近有安装了户外显示屏或大荧幕的,基本上全国各地的较大规模幸存者基地,有条件的都尽可能的布置了大屏幕。
毕竟人心稳住了,基地才稳得住。
通知很简短,说有重大事项宣布。
但小道消息已经传的如火如荼,《战争纪实》里的叶天语来了。
这种似是而非的猜测助长了人们的热情,反正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一天天吃不饱、混吃等死的闲着,突然有个类似追星的惊喜出现,这么大一个热闹大家自然不容错过。
候机楼里,易风、二班长一行人陪着叶天语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停机坪和远处的跑道正不断被人头填满。
“入场2小时,讲话5分钟,他们会不会骂娘?”易风问郑世秋。
“热情挥手再搞个15分钟足够了,你会发现听人说话时间过的快,看人动作时间过的慢。”郑世秋脸上写满了专业与敬业。
“少说多干也能这么理解?”易风反问了一句,然后自己点点头,算是自问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