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第2/3页)

待在家里享清闲才合理啊!可看他们,似乎又毫无怨言,干得热火朝天、激情澎湃,小孩子的小撅头,抡得滚圆。他们唱着信天游调子,完全感觉不到劳累和饥寒。他们的调子是那样空灵,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那么深沉,却又自由自在。

    穿着雨衣的“洋女人”这一刻,感慨万端了,她一瞬间想起了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禁不住吟咏起来: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漂亮的姑娘深情地哭了。她突然间好热爱这片土地。她似乎也更懂得和理解了高加林。或者,跟高加林一起,生生世世生活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她没有在土地上生活的经验,她不懂土地。但是现在,她突然间,不想离开这片土地了。她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爱这片土地,更爱即将成为过客的高加林。她现在,满脑子都是这个高大、粗犷,却又沉稳的陕北汉子,和眼前沉重地把他养大的黄土高原贫瘠、荒凉,却又厚重的土地。是的,热爱,就是这一瞬间,不需要原因。

    她非常后悔跟加林分手,她怨恨自己,为什么在加林提出分手的时候她不做坚持。

    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可以不回南京,她可以去县广播站把之前的工作要回来。一直保留着这边的工作,她就能跟加林永远在一起了。高加林现在又当起了民办教师,以他的能力,他能很快通过参加考试转成公办教师的,到时候找找关系,加林一样能很快调回县城。

    可是,她就要陪着父母回去南京了。他们就她一个女儿,他们都年纪大了,他们是需要她服侍、养老的。她怎么可以扔下他们?陕北跟南京,相距太遥远了。她估计,她的父母肯定也不会同意她的这个荒唐想法。

    她恨当初自己没有坚持,要是坚持那么一下,说不定,最终,父母都会妥协,她和加林的未来,或许能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是她自己把机会错失了,拖到如今,再难改变了。除非,出现意料之外的奇迹。譬如,跟加林结婚。想想,还是一个不靠谱的馊主意。她摇摇头,再次难过地淌下泪来。

    漂亮的姑娘六神无主了,她一下子憔悴起来,仿佛跑了一场五千米的马拉松,她突然间窒息得喘不过气来。她恨上天为什么要再次安排加林来到她身边,又要残酷地把他夺走,恨为什么刚有了点希望马上又变成绝望,恨他不留余地地对她转身就走,恨为什么要对这个人用情太深,恨上天的捉弄、恨命运的不公,更恨张克南的母亲,这个自私自利的老妇人,是她举报的加林,让他们不能永久相爱,长相厮守。

    她在买给高加林的书籍里,已经读过了一些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熟识了很大一部分作家。这个阶段,写作者们还在摸索和尝试的道路上艰难爬行,篇幅也以短小、精炼的中短篇为主。不过,文章里透露出的精神力量,足以震撼和警醒当代青年,让他们更加了解和认清自己。她没能早一些结识这些伟大作品,如果之前她就有阅读。她想,她不会犯跟加林分手的错误。没有什么世俗是不可突破的,即使不回南京,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灵与肉》里,许灵均就抵制住了他父亲的诱惑,做得很好,最终也没有选择跟父亲去美国继承财产。

    她爱加林。这个黄土地的儿子,他骨子里那种坚强和不服输的韧劲,注定总有一日,他一定能出人头地,她看到了这一点。他的专长是写文章,这个优点,与这个伟大时代那些已经在摸索着创作的写作者们不谋而合。她期待他成功,也坚信他能成功。

    她知道,一个民族,大胆表达的时代,已经到来。“四人帮”彻底覆灭,不会再卷土重来。一个民族想要倾吐的欲望,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高潮。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那么,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艺术谜底,值得他们去探索、深耕、实践并最终结出累累硕果,这才是对改革开放最具诗意的表达方式。

    可是,在她感知的光环里,她却不能陪着他一起走过,去触碰金字塔的顶峰了。

    这个可怜而多情的姑娘,圪蹴在马路中间,大声地、放肆地哭了起来。

    干活的农人,纷纷丢掉手里的家什,往马路上飞奔而来。

    此时,黄亚萍在一群热心的农民簇拥下,来到了高加林家的硷畔上。城里姑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乡亲们搀扶下,拖着一脚泥,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这个高加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她已经虚脱得有些站立不稳了。她的自行车和上面载着的物品,已经被年轻后生们卸了下来,一并扛回了院里。

    高加林的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不过,已经有好心的村民去地里寻找他们了。

    老两口分了三个人的地,加林虽然重新教上了书,但户口依然是农村,一样分了土地。他们家的尴尬就是:依然要从土地上刨挖前程,加林教书,只是附带,而且,这民办教师,能干到啥时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加林要忙学校教学,他带的毕业班,教学紧张,不敢耽误了娃娃们,所以,也帮不上老人,除了星期六星期天。今天刚好是星期六,上一上午课,就该放学了。已经过了大半晌时间,他们的儿子很快就要从学校回来了。

    高玉德老汉还在思谋,等加林回来,利用上这两天时间,他们的小麦就可以种结束了。老两口身子不灵便,浸透秋雨的路面打滑得厉害,像化肥一类需要体力的活计,他们没有能力运输去到土里,只能等儿子回来。不过,其它的杂活,他们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今年的一栏猪娃比较争气,下了十二个,死了两个,剩下的长得白白胖胖,除留下一个自己饲养以外,剩余的卖了不少钱,他早把需要种小麦的化肥买回来了。老两口当时很想扯上一块上好的布料,为巧珍做一身衣裳。多亏这丫头,一直在帮忙照料猪娃和营务庄稼,所以,自留地里的庄稼也比往年好。可是,归根结底,自己的儿子,却辜负了人家姑娘,没那福分呀!现在,这块布料还压在他们箱底,买是买回来了,可他们实在没脸送给巧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