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第4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第2/3页)

实际的互动。所以,我们人生的经验会给我们很强烈的感受,这是现实问题了。诸位!我告诉你,今天这个妄想敢在你的内心里面不断地活动,一定跟你有很深的因缘,它才会到现在还留在你的心中,所以,你处理它,变成不明智了,因为你没办法处理它。所以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你先放下它。

    这个怎么放下呢?我们来说一个概念,它的概念在于无住。你不要去执着、去主宰这个妄想。其实妄想不是那么可怕。为什么妄想会变得这么可怕呢?因为你要执着,它就变得可怕了。我再讲一次,妄想本来就是一个过去的回忆。一个那么单纯的东西,它怎么就会障碍你往生呢?是因为你执着它了,你的心住在上面,所以妄想变成可怕了。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你只要把妄想放下,其实它自己会消失掉,所以它不要处理。

    无住来自于无所求,你不要去渴望妄想会给你好处,所以无住来自于无求。那么无求来自于什么?无所得!这个观念很重要。诸位!临终你是不是能够超越所有的妄想,这个无所得的概念至关重要。我们一个人要处理两件事情:处理生死业力,第二个,处理颠倒妄想。

    什么叫无所得?我们解释一下。人生是怎么来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生的生灭是因缘的开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说,欸,我从前生而来。不对!你的生命现象跟前生没有关系。你要看到前生的相片,看到你前生的 video(录像),你不认识的。你不可能把前生的相貌带来今生,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体。

    其实人生是什么样?“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这什么意思?简单地说,人生没有开始,那是因缘和合才有。所以人生是什么样?无中生有。就是,你怎么有今生呢?因为你过去生的某一个业力成熟了,它现出来了,啪!在空性里面,你是从空性而来。你从空性而来的,你只是假借前生的业力,你可没有继承前生的果报。我们每一期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

    比方说做梦,做梦最简单了。你这一个晚上做五个梦,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保险柜很多的七宝,你的福报享尽了,第二个梦变成一只蚂蚁。你说我上一个梦里面的七宝跑哪里去呢?没了,因为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人生第一件事情,你要了解人生没有开始。没有开始你怎么来呢?你从空性而来,就是在空性当中因缘和合,然后,啪!现出你的身心世界。好,你将往哪里而去?“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也是由因缘主宰。

    所以人生没有结果,这个很关键!我们所有的人,不管你活得快不快乐,你满不满意,我们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所以人生没有结果这件事情至关重要。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去攀缘妄想、去追求妄想?因为我们要主导人生,我们试着从妄想里面去得到东西。我们因为有有所得的概念,所以我们跟妄想就纠结不清。我们认为人生不管痛苦快乐,好歹有个结果。其实事实不然,没有一个人有结果的。当因缘别离的时候,我们又回到空性了。

    所以我们看到,人生没头没尾,只有中间的因缘业力的过程。所以,见到“无所得”的时候你就知道,你今生不可能带走任何东西,包括你的业力,包括你的妄想,你自然就放下了。就像你做梦,你的梦这里生起、这里消失,你不可能从梦境带走什么东西,不可能!这个就是从因缘的角度来看人生,它就是一种生灭相,“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样子,你就建立一个无所得的人生观。

    无所得的人生观建立起来以后,你就容易不随妄转了,因为你以前愿意去控制妄想,去攀缘妄想,因为你希望这个妄想会给你一个结果,一个美好的结果,其实你根本没有结果,我们每一次都被妄想骗。你哪有结果呢?你如果有结果,你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你说我们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打滚到现在,结果呢?结果就是这样子,就变成业障深重了。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放弃结果的概念,重视过程。就是说,诸位!临终的正念,你不能够等到临终的时候。到临命终的时候我再来开始怖畏生死、放弃主宰、一心归命,来不及了。你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其实你平常就要为临终的正念做好准备。所以蕅益大师讲,没有平时的正念,你绝无临终的正念。什么叫平时的正念?就是知道其实人生没有结果。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破里面,我们知道其实妄想本来就没有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所以从“本来无一物”里面,我们开始把心带回到生命的原点,就是放下。那么从这个地方——一切法不可得,安住下来。

    当然,不能完全安住,就堕无为深坑,必须要生起妙用才能够证得法界无障碍体,生起法界无障碍用。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在面对妄想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先放下妄想,因为妄想本来就没有结果,人生也没有结果。当你放下以后,你再来提起,从无性缘生,再重新地生起忆念。你念名当然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忆念佛陀,满腔是佛陀,所以这个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就出现了。

    这个正念真如的概念就是说,我们现在很多妄想,你不能去对治妄想。很多人为什么修行会失败?不是你不努力,是你观念错了,因为你试图要对治妄想。什么叫对治妄想,你知道吗?就是你试图用一天两个小时用功的正念,去面对你一天打二十二小时的妄想,你连晚上睡觉都打妄想。所以,跟妄想宣战,你的后果只有一个,你被妄想吃掉了。诸位!你在佛堂时间多少?两个小时。你打妄想多久?打二十二个小时。结果你竟敢跟妄想宣战!你想想看,你这不是不自量力嘛?而且你不是天天这样,你生生世世如此。这个妄想一路打来,六道轮回里面你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妄想,所以你不能对治妄想。

    对待妄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我想,这个观念,如果佛陀不出世,没有人知道。就是先把心带回家,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妄想,这个时候妄想就好处理了,叫“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所以,心态一换,你的人生化被动为主动。你如果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你被妄想牵着走。你能够看到本来没有妄想,你就能利用妄想,借假修真,不随妄转。所以我们讲,念头一转,人生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那么念佛求生净土就容易多了。

    我们再往下看。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的启动点这一念是怎么样呢?必须从空性的真如里面去启动一念的佛号。成败就在这句话而已。千万不要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启动佛号,再来对治妄想,你这样子就不是第一义谛了。先把心归零,然后再启动佛号,站在缘生无性的空性的清净一念里面去启动佛号。这个“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佛号虽然是缘起,但是它本质是空的,所以就以空印空。

    为什么我们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容易感应呢?因为佛陀的心也是无相,你的心也是无相,“能念所念性空寂”,自然“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念一声有一声的佛名,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的因缘显现。但是你要不念,那你就落入偏空了,所以念性是缘生无性,虽然念性是空性,但是空性也不碍佛号的功德的缘起。所以,你不念佛,又落入空性了。

    这个概念我们解释一下。善导大师的皈依,他启动佛号的启动点来自于“业障深重,求出无门”。我是业障深重,弥陀您老人家是万德庄严,那没关系,我来投靠您。他站在一种对立的思考:我是业障深重,弥陀万德庄严。他是站在一种业感的角度来提起佛号。他的好处,心力强;但他的缺点,就是这个人百感交集。一旦一个人落入业缘的时候,那业力都带有你的感觉,这个人是百感交集。

    蕅益大师的思考不是这样。他站在一种自他平等: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心内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简单地讲就是说,我虽然妄想深重,但是妄想可不是我本来的面目啊,我也可以把心带回家。我的心归零的时候,我把妄想拨开来,我的心是如。佛陀的心有无量的波罗蜜,但是这个波罗蜜也不是他原来的东西,他是长时间修行来的。如果把佛陀的心也归零,他的心也是如。所以,当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同时归零的时候,我们找到了生命的共同点,叫作一如无二如。这个地方是你启动佛号的时候了!所以你是站在自他不二的平等的角度来提起佛号,来祈求皈依,概念不一样。

    一个是自他的对立,我是业障深重,弥陀万德庄严。一个是自他平等,是一如无二如,从我们是一家人的角度提起佛号。

    所以我们总结:“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这个地方是在诃责禅宗的偏空。禅宗只能够透过禅观把心带回家,离一切妄想,但没有提佛号,失去了佛力的加持。凡夫安住妄想,结果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先把心调整好,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最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提起佛号。这个时候,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叫作“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蕅益大师的思想,就是说,他也承认皈依心的重要,但是他要你皈依之前先把心归零,多了这个动作。但多了这个动作以后,生命产生绝大的变化了,本来是业障深重,变成心性平等。

    处理问题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佛陀说乘,佛陀讲很多法叫作乘,为什么?就是说,你今天去臺北车站,当然你可以开车过去。你说我用跑的可不可以?跑的也可以,但是这个的确快慢不同。就是说,有些法门的确是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的确是这样子,但是你要掌握它的关键的操作原则。

    我想生死问题是这样解决的:第一个,你认为有生死,真的有生死。那没事,既然有生死,那我跟你拼了。临终就是看谁拼得过谁。第二个是,“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本来没有生死,你只要把妄想放下就好了。这两个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个什么操作呢?叫作逆向操作。我们以前因为一念的攀缘,把一念的清净心操作成业障深重。你既然有本事把一念的本来清净的心操作到现在那么多妄想,佛陀就有本事把你重新操作回去,就是佛陀就会有本事把你归零。这样懂吗?就是说,既然你能够从 A 到 B,那你肯定能够从 B 到A。我们既然从一念清净心能够堕入颠倒妄想,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颠倒妄想再回到一念心性。本来这两个程序就是一个东西。

    所以,诸位!临终的时候切记一件事情,妄想干扰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处理妄想,因为你没那个本事,你的心一进入妄想的水泡,你就出不来。临终的成败就这个观念而已。看到妄想,放下!知道吗?你想处理妄想,你就完了。你哪是它的对手啊?它长时间陪着你生生世世流转。这些妄想都不是一般的妄想,那是熟境界。所以佛陀的智慧就是说,你不能处理妄想。你哪能够处理妄想呢?除非你成就不退转,才有办法处理妄想。你现在是怎么样?把妄想放下,放下就没事了。

    所以印光大师讲“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印光大师可没有叫你对治妄想,他叫你不随妄转。不随妄转,简单地说就是放下妄想。所以这个观念很重要,诸位!就是说,你惹不起它,但是你可以闪过它。为什么?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你的东西,人家本来是一个业力的释放,是你自己多事,你自己就在人生的经验当中捏造很多的水泡出来,然后临终变成障碍了。既然它是你捏造出来的,那你就有本事把它放下。既从心起,还从心灭。

    这个地方大家回去想一想,这个正念真如的观念至关重要!就是说,它可以让你很快的在短时间里面,从很多很多的人生的妄想经验里面跳脱出来。这个概念来自于正念真如,你直接忆念你的本性。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回忆你的过去,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你从什么地方来,妄想拿你就没办法了。想想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原来不是这样子的。你要找到你的家,这个时候你人生就变主动了。

    套一句《法华经》的说法,就是说,一个大富长者,他有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参加庙会的时候走丢了。这个人离家出走以后,就在外面流浪,变成乞丐。乞丐搞久了以后,他就认为真的自己是一个乞丐了。那么这个时候,诸位!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作为一个乞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