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伐吴大军凯旋
第十四章 伐吴大军凯旋 (第3/3页)
仿佛藏有躁动的幽灵。刘羡与他对视的一瞬间,竟有被“刺”了一下的错觉。
刘羡揉了揉眼,抬头再去看,发现孙皓竟仍盯着自己,神情仿佛是一只受伤的饥鹰。但这只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队伍行进中,他片刻间就离开了刘羡的视线。而看着孙皓的背影,刘羡在心中思忖,方才的对视是否是一种错觉。
俘虏押走后,围观的百姓渐渐安静下来,最后殿后上场的军队是许昌戍卒,他们人数众多,每走一步地面都是一震,在为首军官的带领下,他们齐声高唱一首军歌;
“猃狁背天德,构乱扰邦畿。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
将士齐心旅,感义忘其私。积势如郭弩,赴节如发机。
嚣声动山谷,金光曜素晖。挥戟陵劲敌,武步蹈横尸。
鲸鲵皆授首,北土永清夷。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
征夫信勤瘁,自古咏采薇。收荣于舍爵,燕喜在凯归。”
这首诗歌也是张华所写,名为《劳还师歌》,不同于《命将出征歌》庄重慷慨的曲调,这首歌雄壮中不失欢乐,激昂中又充满进取,似乎在寓意着一个新的美好和平年代的到来,悄无声息间,所有人的面孔上都带有一丝笑容,哪怕是战败方的俘虏,心中也会存有一些对和平的向往与渴望吧!
随着歌声结束,所有献礼军队都已抵达,天子也终于露面,在露台上接见凯旋将领与俘虏。
由于相隔太远,刘羡看不清露台上天子的面孔,只是觉得黄袍与华盖美丽,配以周围山林般不可胜数的卫士兵戈,更彰显出帝皇的至尊权力与无上威严。可在接收吴国国玺时,一阵清风掠过露台,令天子身影有些摇晃。在刘羡看来,这似有一种美人般的苗条与脆弱,甚至让他联想到弱不禁风。
不过片刻后,刘羡就注意到天子身后的父亲。此时刘恂与西晋的几名公爵并列在第二排,身子有些伛偻。这让刘羡有些费解,在他心目中,刘恂对待他人或许残暴,但是却极其注意形象,或者说极为自尊,无论出现在何地,都不愿意露出半分落魄之象。而今天,刘羡似乎从中看到一些凄凉。
在很多年以后,刘羡回想起这个场景时,他已完全明白了父亲的想法。
毕竟在他的旁边,是汉献帝刘协的长孙山阳公刘康,在他的前面,则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陈留王曹奂,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孙皓,如今正向天子献玺。东汉与三国君主的后代们,如今都匍匐在司马氏的脚下了,这是否意味着,过去的辉煌终将一去不复返呢?不管以后有没有答案,至少在当时,安乐公是肯定没有答案的,他对未来只有漫长的绝望。
但对于如今的天子司马炎来说,他的喜悦也是遮不住的。
此番征吴是他力排众议,结果大获成功,统一神州,这让他大喜过望。在凯旋礼结束后,他不令群臣诸将回家,而直接在皇宫中设宴招待大家。众人通宵畅饮,主客尽欢,一直到第二天快天黑才散去宴席。短短半年之间,西晋不仅消灭了凉州的大患秃发树机能,还讨平了割据数十年的东吴,彻底统一天下,这是百年来多少人杰都未能完成的伟业啊!
司马炎登基已有十四年,做事决策,一直受贾充等勋贵老臣掣肘,时值这一年方才真正扬眉吐气。
他先是提起当年启用马隆之事,借着酒意讥讽道:“如果当时听了诸位的,国家哪里还有凉州呢?”贾充也非常适时地上前请罪,自言深为此前反对伐吴而懊恼。司马炎哈哈大笑,不再纠结此事,而是在撤去宴席后,又命人持酒一壶,前往羊祜墓前祭拜,以告慰太傅在天之灵。
分别前,他又留下孙皓,指着身前的座位对孙皓道:“朕设此座,待卿久矣。”
谁知孙皓不卑不亢,抬头回复说:“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周围侍从听了大怒,欲上前捉拿孙皓逼他服软。但司马炎却丝毫不以为意,反端起酒盏,对孙皓笑敬说:“既如此,那朕敬卿一杯酒,也当是谢谢爱卿的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