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道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20章 道 (第1/3页)

    那一年,南门策六岁。($>>>棉、花‘糖’小‘說’)在一个初冬的早晨,南门易递给他一本《黄帝内经》,便是用小篆写的。

    南门策心中感慨,叹息一声,说道:“纂书分为大篆、小篆。好多人不清楚,甲骨文是纂书。它和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属于大纂。那个时候的文字古象特别明显。我也曾接触过,但是了解的还不够深入。

    这本书是用小篆写的。小篆也称之为“秦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来。”

    “哦。”李西河瞪大眼睛,道:“已经有这么古远了啊。”

    “它应该是世界上流传最早的成熟文字。”南门策说:“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要说更为古老的文字,那就有一万多年了。”

    “你连这都知道?”李西河更是惊讶,有些不可置信的笑着说:“难道你也会写么?”

    “会。”南门策用食指在地上画了一个一,道:“一字开天,青帝伏羲当年写下的,算的上是最早的文字了吧。”

    “要按照这么来说,咱们这个民族可不止五千年文明了啊。”

    “当然不止。”南门策挺了挺腰板,有些自豪的说:“五千年是咱们自谦的说法,真正的文明上万年去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崇洋媚外。虽然现在国家综合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可比起那些建国没几百年,历史片拍摄不了几部的国家来说,底蕴雄厚了不止百倍。更何况……咱们祖宗辈的还有仙人。”

    李西河听到这句话,有种文明社会和传说碰撞的违和感。

    仙人是否存在,他对此的态度是半信半疑。

    南门策对于仙人,也只能畅想下而已。如果再有大战爆发,几十个核弹头眼看就要击中目标,被仙人一巴掌拍飞,那场面要多带劲,就有多带劲。绝对能将肾上腺素刺激的往上串到顶格。

    李西河听得入了迷,眼睛发亮,继续追问道:“南门兄弟,那你看这本书应该是什么年代的?”

    南门策洒然一笑,问道:“你们都不知道么?你还是馆长助理啊。”

    “不知道。”李西河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别说什么年代的不知道,就连这本书什么来历,我们也都不知道。我来馆里,这本书就是这么放着的。在我的记忆中,你是第一个来馆里看这本书的人。别说这本书,这里面有将近一半的书籍,都是来路不明的。”

    “来路不明,幸好你这句话不是在警局里面说的。”南门策开了句玩笑,继续说:“我看看,汉魏之际,纂书已成强弩之末,只有碑文之类的物品上才有篆书,很少有独立的作品。

    到了唐代,纂书因为李阳冰的大力推广而复苏。我曾经见到过他的纂书拓本。上面字体清秀俊丽,但是却没了纂书的浑厚宏伟。

    再到宋、元年间,金石之学和复古之风又掀起一股纂书微潮,字体中的意境却都不能超越古人。

    明朝有承元之风,纂书却也平平淡淡。

    清朝时,纂书得益百花斗艳,进入大繁荣阶段,突破笔画粗细、迟速、顿挫、轻重、方圆的变化,延伸出了另一个分支,也就是现在文人骚客写的“汉篆”。用笔上掺有些隶书的意味,做为印章的篆书方折更加明显,都不像着这书上的字体。”

    李西河听他洋洋洒洒扯了这么多,都是在炫耀知识了,半天没说到自己关心的书籍年代上去,忍不住打断道:“那你知不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

    “不知道。”南门策老老实实的说道:“至少应该是清朝以前吧,你看这字体的意境,比李阳冰的书法强上两三倍。但这本书也算是个老古董了,不然也不会你们收藏起来了,在图书馆里享受着熊猫一样的待遇。也可能是你们的镇馆宝书之一吧。”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李西河嘟哝着说:“等有时间,我跟馆主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鉴定出书的年份。可这本书上面连个作者都没有。要是能够通过你的研究,发现作者的生平,如果作者是个史上的大人物,这本书不知道可以卖多少钱呢。那可又是一件轰动明州市的大要闻。”

    “不要什么都和钱挂钩。孤本更是无价之宝。”南门策双手搭在膝盖上,书平放在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