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十字路口

    第96章 十字路口 (第2/3页)

镜上的186挂像,司机神秘的一笑说道:“小老弟,你刚从南方回来难道不知道?”

    “南方怎么了?”梁远露出好奇的神色。

    司机大叔对着挂像努了努嘴,说道:“就在上个月,广州那边两个中巴车相撞一起翻到山沟里去了,其中一个车里挂着主_席像整整一车人居然没有受什么伤,而另一个车里的乘客死得那叫个惨……。”

    梁远一边专注的听着司机大叔绘声绘色的讲着犹如传奇般的车祸灵异故事,一边感叹着这股席卷了整个共和国风潮虽然晚了几月但依旧如期诞生。

    感谢此时天真仍在,理想仍存的CCTV,全国人民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京城那块地皮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淳朴的劳动人民虽然搞不懂美利坚的独立宣言,也搞不清楚民主和共和之间的巨大差别,不过过往数十年的人生经验也隐隐告诉自身,生于斯养育斯的国家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中。

    现在,谁都知道,改革看起来是出问题了,那么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办?

    左转?

    还是继续右转?

    就这样,在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里,共和国的创始人又一次走上神坛,重新充当着这个年轻又古老民族的信仰。

    在没有互联网,没有下载,只能在实体网点购买文艺产品的八十年代,仅仅一个月,歌颂186的歌曲创纪录的卖出去一百万盒,伟人故居韶山冲迎来了一波无比巨大的客流,当年接待了数百万游客,后世享誉全国的毛家菜馆也是那时开始起步掏得第一桶金。

    “小兄弟,我和你说,你可别不信,就说我这车没挂上主席像之前,一天顶天能拉四拨机场客人,挂上的当天我就拉了七拨,现在每天没有少于五拨时候……。”司机大叔的语气充满了感激。

    “毛_主_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呦下功夫……。”略显得失真的旋律不间断的从拉达的车载收音机里源源而出。

    在梁远的记忆里,红太阳的歌曲大约流行了一两年,当另一个伟人完成南巡之后,十亿人民九亿商剩下一亿在观望,另一样事物终究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了全民族的新圣物,红歌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萧然退役,渐渐远去。

    不过有意思的是,186挂件和红太阳歌曲的命运截然不同,直到二十世纪的后半段,186的挂件都是汽车挂件中最流行的那种,甚至在步入新世纪十年之后,依旧有车主选择186的画像来求吉祥保平安。

    非议也好,崇拜也罢,不管是什么方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终究把个人印记牢牢的刻印在了民族魂里。

    虽然坐在时速只有六十迈的拉达车里,梁远依旧感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连普通民众都知道把186拿出来救急,可想而知共和国的改革派们目前会面临着什么,难怪宁姨要自己息事宁人,梁远苦笑了一下。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只有重新来过知道未来到底如何,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出那位矮个子伟人近乎可以穿透历史的目光。

    在后世,有人得益于改开改变了生活,把伟人称之为“邓公”,也有人因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源获取不公等因素把伟人称之为“凳公”。

    所谓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严格地说,共和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在新世纪后才开始显现,指望着一个已经过世了很多年的长者,在很多年前就预测到这个问题并给出完美答案委实有些过分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这颗星球各民族所组成的猎食者队伍里,186解决了吃饭的资格问题,286解决了食物的来源问题,不能也不应该指望着一个人会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否则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种坑爹思维有何区别。

    不过宁叔在南海千里开疆,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这妥妥可以算做286的显著功绩,以后叫邓公的应该还是会多些的,梁远的思绪随意飘飞着。

    耳边,司机大叔絮叨的言语满是生活的气息,窗外,一个又一个脚手架高高的耸立,对于普通人民来说,未来虽然迷茫,不过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

    车到科技园的门前,司机大叔刚想示意地方到了,就看见梁远从衣袋里拿出一摞五颜六色的通行卡给门卫递了过去。

    梁远离开科技园已有小半年,以聂晓天的水平来说整套智能门禁系统至少已经升级了两次以上,天知道梁远手中的哪个卡片还起着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