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所的诞生(五)

    1000所的诞生(五) (第2/3页)

的研发计划居然是个阴差阳错的大笑话。

    看着唐婉有些尴尬的表情,梁远这种已经奸猾到了一定程度的家伙哪能放任这种情况发展,还没等唐婉说什么,梁远笑着说道:“其实现在看到这个计划也不算晚,董秋硕那个位置能动用的资源有限,他看起来近期不可能的事情可不代表集团也如此认为。”

    “小远可不要被你爸爸和宁叔带歪了,当初远嘉介入南沙和在收购怡和问题上的妥协都是限于形式急迫,这国家又不是我们自己家的,小远可别拿自己家的钱去填中航那个大坑……。”

    唐婉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生怕梁远自信心爆棚被某种主义忽悠到沟里去。

    一般来说除了遇到类似不久前共和国内部局势不稳那种巨大变革,否则唐婉向来是站在梁远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唐婉感觉梁远的决断十分仓促反而反对了起来。

    从小见惯了为宁雷担心受怕唐婉的宁婉嘉,更是隐蔽的转着小心思生怕某人将来和宁雷有学有样,拐弯抹角的反对着梁远的决定。

    “报纸上都说了,企业改革就是要扔脱拐棍丢掉等靠混的思想,自由的在市场上拼搏,如果没有改革,小远这三百亿扔下去对于现在的中航来说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拐棍……。”

    为了把自己的小心思隐藏起来,宁婉嘉扯了一个大大的歪理。

    若非眼前眸子中隐约流露出来的一点担忧和紧张,梁远还以为宁婉嘉真是在和自己讨论国家的相关政策呢。

    梁远好笑的拍了拍宁婉嘉撑着桌面的小手说道:“呃,这事儿怎么说呢,远嘉当初收购怡和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商飞在联邦德国的支出……。”

    “从现在算起截止九五年第一架CM100客机交付用户使用之前,商飞的人力成本大约在9亿美元上下,CMB宇航生产CM系列支线客机在设备、土地、厂房等硬件上的投入大约在18至22亿美元左右,如果除去CMB宇航自身多达10亿美元的注册资本,余下的8至12亿美元资金缺额按协议需要商飞和MBB均摊。”

    “那么在未来的五、六年中,远嘉需要每年向航空领域投入3亿美元,如果按目前人民币的真实汇率衡量,每年需要投入20个亿,而一款成功的商业客机从图纸起始到产品成熟耗时十年已经是相当乐观的估计,在CM100、200型客机的后续必定会有改款和载客量更大的CM300型,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年中远嘉如果当真打算在航空领域站稳脚跟,不少于200亿的资金投入是必须的,如果把时间放宽到十五年300亿的投资还真不是什么稀罕事。”

    “小远,你是打算把未来商飞在航空领域的投资计划包装成那个300亿的大计划?”宁婉菲恍然大悟的说道。

    梁远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在航空技术中军民通用的技术有很多,比如飞机蒙皮、起落架、刹车、导航、雷达、电传、液压、航空标准件、复合材料、大型受力金属件加工等等,如果以F14战斗机为例,在除去航空发动机之后,特属于军用技术的大约只能是各类武器的火控系统,F14战斗机那特有的变后掠翼当年都是大型超音速客机的一种解决方案而已。”

    唐婉听梁远如此包装那300亿的研发计划,终于把心重新放在肚子里,有些好奇的问道:“小远,我记得当初MBB在MPC75客机的研发总报价才12亿美元,怎么改名成CM之后这研发费用居然翻了四倍,我看你的意思整个CM支线客机项目搞不好五十亿美元都挡不住……”

    “宁姨,德国人当初还真没说谎……。”梁远答道。

    MBB最初扔给共和国的MPC75研发计划相当于后世收费软件的阉割体验版,维持一款载客超过70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四十吨的大型支线客机生产、研发团队至少需要1500人,按商飞在德国组建人力资源为参考,整个团队年均1。5亿美元是最少的开销。

    按照MPC75八年左右的研发周期12亿美元仅仅可以满足项目的人力成本而已,当时限于共和国穷掉渣的国际形象,MBB根本没有针对MPC75项目全新建厂的打算,最大限度利用共和国和MBB现有的航空生产工厂、设备才是MPC75项目的选择。

    当然,一旦选择利用现有设备生产MPC75,MBB相对共和国航空工业先进了无数的硬件设施就代表着MBB在生产方面的话语权要远大于共和国,也意味着MPC75项目的合同分工德国人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绝不可能谈成远嘉和MBB达成的那种成果。

    所谓出多少钱就享受多大的收获,免费的午餐压根就不可能在国际合作中出现。

    远嘉之所以能在CM100客机的项目分工上和MBB平分秋色,在MBB生产研发体系之外另起炉灶和MBB均摊所有的投资风险才是重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