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四章 明月几时有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百三四章 明月几时有 (第1/3页)

    看着义气风发,高歌而唱的郦食其,张靓对异界大秦的文人风骨和气节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秦这个时代,民众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高,文人风骨和气节就看得更重。

    风骨和气节,某种意义上,就是文人的脸面和生命。

    相比之下,转世之前的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气节什么的,就都是奢侈品了,随着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诞生,是人都识字,作者遍地走。

    自拍直播,让作者平民化。

    网文写作,让作者世俗化。

    作者作家失去了神秘感,不再神圣,读者成为了上帝。风骨和气节,已经不如月票和推荐票来得实在。

    前世,张靓就看过一个名叫博耀的作者所写的网文《九炼归仙》、《大夏纪》,就这作者吧,写书就写书,还喜欢经常打滚求票,风骨呢?气节呢!?

    至于吗?

    相比之下,异界大秦的文人风骨和气节,那是真的让张靓很有触动。

    当然,此时此刻,这文人风骨和气节也给张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篇《爱莲说》,让张靓对异界大秦的才气有了更多的理解。

    要想获得更多的才气,不仅仅需要作者对作品的理解,还需要更多的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也就是,需要足够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跟创作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爱莲说》之所以大获成功,之所以会有超乎张靓想象的才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异界大秦的特殊大环境,将本来地位就很高的《爱莲说》拔得更高。

    依次类推,张靓觉得,自己要想继续在这文会上写出作品,获得才气,那么,就必须得先造势。

    怎么造势,简单,需要酝酿和铺垫。

    需要一些垫脚石作品。

    也就是,必须有对比的作品存在。

    程华宁的文人风骨和气节,激起了儒生们的书生意气,连续好几首诗歌,这是对张靓的挑战的同时,也给张靓带来了更好的创作氛围。

    正所谓压力越大,出了好作品之后的反弹也就越大。

    郦食其高唱《月出》。

    司马欣这家伙风骨就是那样,虽然也有一作品,但不入流,还不如知耻后勇的余利基和岁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