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收获的时候

    第778章 收获的时候 (第3/3页)

中国古已有之,两汉的时候就出现了,甚至更早的春秋战国就有了。

    还记得那幅《清明上河图》吗,唐毅就在上面发现好多四轮马车。

    只不过这些四轮马车,和唐毅设想中的并不一样。

    唐毅让人从京城弄到了一辆大明版的四轮马车,亲自驾驶,走了一圈下来,就明白差别在哪了,没有转向装置,要想转弯,就要绕非常大的一个圈,绕的人都头晕了。而且缺少减震弹簧,遇到了一点不平整,屁股就遭殃了。

    唐毅找来了工匠,交流之后,他们纷纷拍着胸脯保证,都说能做出转向架。

    果然,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有人拿出了成品,前车桥与双辕杆制作在一起,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能够灵活转动,而且前轮要比后轮小一圈,十分精巧。

    唐毅又坐上了马车,走了一圈,的确方便多了,可怎么还是有些不舒服,他百思不解,恰巧平安跑来喊老爹吃饭,脱口而出,“拉车的马好小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唐毅仔细看了看,突然恍然大悟,他把平安抱在了怀里,狠狠亲了好几口!

    小家伙帮他解开了一个难题,中国的四轮马车落后,问题不在马车,而在马!

    由于缺少力量足够的挽马,四轮马车即便是做了出来,也没有能拉得动的马。如今大明的街头,四轮马车都是在特定的道路上运行,要求路面宽敞,平坦,没有上坡下坡。体型单薄的马儿才能拉得动。

    因此,四轮马车只能在城里使用,出了城也就玩不转了。

    使用的范围那么点,谁还在四轮马车上下功夫啊!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西方的国家很小,运输距离短,而且地形平坦,又有高大强壮的挽马,发展四轮马车,得天独厚。

    大明可不行,光是漕粮北运,要经过两千里的大运河,期间山川道路,河网交错,有多少困难?要是用马车运输,还不一定累死多少马匹呢!故此选择运河,才是王道!

    发展道路的不同,完全是地理环境和经济需要决定的,根本不需要自卑,甚至是妄自菲薄。

    马匹——最大的困难在唐毅这里根本不是困难。

    很快,能工巧匠就制作出了一辆唐毅心目中的四轮马车,有灵活的转向装置,工匠们甚至耗费功夫,制作出了弹簧。

    四轮马车一下子变得平稳灵活,坐在上面,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王悦影和琉莹兴奋地撩开车帘,看着两旁的风景,一望无际的稻田收获完毕了,只剩下一堆堆的稻草,显示着丰收的成果。

    又走出了一段距离,就看到了马场。

    低矮的山丘,草色微黄,时不时能看到马儿往来,悠闲地吃草。

    唐毅摆着手指头算了算,年初的时候,引入的阿拉伯马,差不多十个月出头,该有结果了!

    “驾!”

    马车飞驰,一口气跑出了十里远,到了马场的外面,离着好远,就有卫兵主动跑了过来,如临大敌的模样。

    “有什么事情吗?”

    “回禀大人,生了,马要生了!”卫兵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满脸得意的笑。

    唐毅同样大喜,让卫兵带路,兴匆匆到了俞大猷的住处,唐毅一家子刚进去,就见俞大猷抱着一匹小马,从外面跑了进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见到唐毅,献宝儿般喊道:“大人快看,这是咱们马场的第一匹小马,快看看,小东西的腿多长啊,长大了保证跑得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