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神速前进

    第234章 神速前进 (第2/3页)

派了几个人帮助曹建国。这下曹建国终于能够稍微歇息一下了。要对整个国家做出改造来,那是需要多大的精力,这跟管理家族企业还不同的。

    但是显然一切都是值得的。曹建国开始着手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先建立的是农业法,用承包责任制的方法,把每一块土地都分给了应该得到的人,然后,种成什么样子,完全就是就看个人了,这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他并没有实施农业补贴。因为这完全没办法实施,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打仗,现在怎么还敢去做补贴呢,用作军粮都不是那么足够了。

    但民间的智慧是多么地庞大啊,既然一家人没办法完全置办齐全农具,就由几家合资购买新式农具。一些大型工程,由政府出资建设,借给民间使用,赋税降低,鼓励农业,鼓励种植。

    这一切都是在秋天之前完成的,这也让秋天的北方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以往的秋天,要么萧瑟,要么凄凉。现在的秋天跟夏天一样炎热,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甚至过了章三风。

    章三风呵呵一笑,自然是不会去跟曹建国做这方面的竞争,原因很简单,曹建国的北方已经完全统一,他可以调动全部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但是章三风呢,他不能,他只能依靠仅有的资源周旋,直至事情的完成,但章三风显然看得更远一点,他现在就指望着蒸汽机呢,蒸汽机这个东西,他相信曹建国一时半会是做不出来的。

    但章三风另外开辟了一条新路,出售自行车。这个曹建国也毫无办法去模仿,因为,他哪里完全弄不到橡胶,橡胶是在南方生产,用当时的办法运送到北方,时间长不说,成本实在是太高,还没有从章三风那边直接去买划算,因此,曹建国建议曹操对自行车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能够拥有很多自行车的话,对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好处的。

    曹建国的想法过于天真,章三风不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他生产的自行车,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流向北方,绝大部分还是在荆州之内、东吴地区销售,这导致了自行车在北方价格极高,相比售价完全是翻了几番。一般人是绝对买不起的。

    章三风其实主要担心的是,现在的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农业好不好,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力。自行车的生产现在还不能开放,但是可以开放的一部分金属技术。不是最先进的,而是对之前的金属进行稍微改进过的配方。但是这种熔炉又不是谁都能建得起,主要还是控制在章三风手中,但他将这种金属完全量产了。

    曹建国只能干瞪眼,如果想要制造更好的工具,必须要进口这种金属。这种金属曹建国完全没办法去生产,但是章三风显然不是会把这种金属出售给北方的,金属开放,是在国内开放,比如荆州和东吴,都可以买到这种金属,但需要走很多程序,章三风用极为严格的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