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虚伪对虚伪

    第八章 虚伪对虚伪 (第3/3页)

掌握史笔、控制社会舆论的都是士大夫。士大夫们对这种身体残缺不全的人天然的带有优越感和鄙视心理。又因为宦官权利大盛的时候,往往是皇帝对士大夫的权利过大,贪得无厌过盛感到不满甚至恐惧,而不得不放出宦官这头恶狗来咬他们。阴阳人,又经常来咬他们。掌握了史笔的士大夫能把宦官写好才怪了!

    具体到汉末,两次党锢之祸,宦官集团是把士族集团给往死里得罪了的。双方的仇恨,看看曹操后来被陈琳给骂得有多惨,就能体会一二。再加上到了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虽然造成这样的局面,外戚、宦官、士族都是罪魁祸首,彼此之间大哥不说二哥。但是掌控了社会舆论的士族,自然知道把矛盾转移:天下这么糟糕,都是宦官蒙蔽圣上导致的。天下的事,就是被这帮子阉竖给搞坏的。所谓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样的论调唱多了,搞得士族自己都相信:自己兼并土地,欺压小民对社会是没有危害的。宦官兼并土地,欺压小民才是造成民怨沸腾的主要原因。所以,汉末时期,宦官和士族阶级那就是势成水火。

    于是蒋通这样的士族子弟被捕,士族的反应就很强烈了。等到追问事情的根源,《爱莲说》被广泛传抄后。士族这种寄生虫一般的生物,居然也沸腾起了热血!

    事情的起因是买官交不交钱的问题。说实话,士族对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很不爽的——本来官位这东西都差不多被我们士族给垄断了。以前是不交钱也可以做。做了之后自然可以贪污受贿。现在做个官居然还要额外交钱,虽然一样可以贪污受贿,但是买官的那笔钱也是钱啊!没错,皇帝陛下拿到这笔买官钱后,是拿了一些来补贴国家用度。但是皇帝你也拿钱来享受了的啊!那些经手买官卖官的宦官也贪了很大一笔啊!最最关键的是,这笔钱为啥宦官可以贪?我们却贪不到?

    还有,我们是士族啊。讲究的是诗书礼仪传家。虽然大家都知道书上的东西信不得,但是面子上得摆出一副道德圣贤的摸样啊。皇帝陛下你现在说不交钱不给官做,是逼着我们斯文扫地啊。看看崔烈那厮吧,花了500万买了个三公做(1),结果名声臭了一条街。皇帝陛下你这是逼着我们不要名声啊。士族,就是伪君子伪到极致的代称。虽然伪,但毕竟是君子。凡事还是讲究个脸面问题的。皇帝陛下现在把我们的脸给打了。揭露了我们宁愿不要脸也要当官的本质,我们还是顶尖级的伪君子吗?还是士族吗?

    所以,当蒋通剽窃的《爱莲说》被广泛传抄后,单纯的青年士子和不明真相的平民自然是热血沸腾。而老奸巨猾的那些士族掌门人们,也犹如打了鸡血一般激动起来:这是个机会!

    于是,在又可以恶心宦官集团,又能为自己求得利益的双重激励下,自私自利的士族阶层,也开始了积极的行动。

    司徒崔烈,上书请辞。声称读蒋子达之《爱莲说》后,羞愧无状,痛悔前事。唯有辞官回家闭门思过。

    三公请辞。大多数九卿请辞、议郎请辞、郎官请辞。今年新进的郎官全部拒绝付费当官,统统一篇《爱莲说》给扔过来。

    太学生、市民共约三万人,聚于宫门外,日夜吟唱《爱莲说》。

    大将军何进,虽然没有辞职,也没有上奏保护蒋通。但将府中的牡丹全部铲除,派人深挖巨池,载种莲花。以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雒阳之人闻之,纷纷效仿。一时牡丹尽被铲除,莲花大盛。后人称之为牡丹劫。而蒋通,则被史书称为当之无愧的牡丹公敌。

    在陈留闲居的蔡邕,为《爱莲说》谱曲,传唱天下。

    议郎黄琬,加紧与蒋通的父母进行婚礼的准备。并公开表示:“有此佳婿,便是再被禁锢二十年又有何妨?”

    而蒋通在廷尉狱里也收到黄薇儿的帛书:“非君不嫁,生死相随。”

    一时间,皇帝和宦官集团被搞得焦头烂额。

    不过他们最恐惧的日子还没有来到。因为蒋通是个不消停的主儿,他在廷尉狱里日子过得太舒坦了,廷尉正,左﹑右监,廷尉平等廷尉里的一众官员,把他当偶像一般供了起来。好吃好喝照顾着。人嘛,闲久了,就琢磨怎么搞点事情做,于是,又一篇传世名作被他剽窃了。

    ——————我是虚伪至极的分割线——————

    写到这里,主角的本质出来了:腹黑。不过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不腹黑,就等着死吧。作者只是想尽量写得真实一点罢了。

    (1),崔烈于中平二年(西元185年),在廷尉本职的基础上,交钱500万升为司徒。这里根据剧情需要,在崔烈买官的时间上稍作修改。

    (2),汉代先民,对“义”的认同和追求,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举个例子:东汉末期,“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搜捕、诛杀士大夫。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遭到通缉。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张俭的好友,于是张俭便去投奔他。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张俭因孔融年纪太小,没有把实情告诉他。孔融见张俭形色慌张,于是便把张俭留下。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却被逮捕下狱。孔融说人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坚持要由他负责;孔母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郡县官吏拿不定主意,只好如实上报朝廷。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而孔融也因此名声大噪。

    事实上,张俭逃亡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收留他、保护他而家破人亡。孔融家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这就是我们的先民对“义”的追求和认同。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多少理解曹操奉迎天子后为啥势力膨胀得那么快了。关羽张飞为啥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了。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这样快要破产的集体出仕了。《爱莲说》在北宋那个阳痿的时代,周敦颐将其写出后,都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成为传唱千年的名篇。在汉代,那个华夏族血仍未冷的时代,造成的反应应该会是怎么样的呢?作者认为就应该是那样的。

    最后说一下,主角剽窃文章这事儿,《爱莲说》之后还有最后一篇。之后就没有了。一开始主角需要这些绝世佳作去扬名,积累资源。到了黄巾乱起,还是要靠刀剑来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