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扬名到极致

    第九章 扬名到极致 (第3/3页)

子达这个字以后建议不用了,因为他配不上蒋通。以后干脆叫“浩然”。而且说《正气歌》一出,也只有蒋通才配这个字。不错,浩然是比子达听起来威风多了!小爷以后就是蒋通蒋浩然了!

    至于皇帝本人嘛。反正皇帝的名声已经是臭大街了,用后世海瑞批嘉靖的话说就是:“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大家早就不了你了。所以这次皇帝直接开口勒索自己家,不过是在贪财的记录上加了一笔而已。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嘛。何况这1000万钱,大概也能有一半去补贴国用吧,也算自己这个大汉子民为国家做贡献了。

    一行人一路向东,到了陈留郡平丘县,全县之民再次齐聚,迎接蒋浩然。

    “敢问可是蒋浩然当面?颍川荀彧、荀攸在此恭候多时了。”

    “颍川辛评求见蒋浩然一面。”

    颍川郭图、颍川陈群、颍川钟繇……

    怎么颍川的士子们全都跑到平丘来了?哦,对了,现在小爷身边的毛孝先也是明扬天下的大名士了。没听士子们怎么说的:恨不能为毛孝先,从蒋浩然游!去年在平丘全县齐唱《送别》,今年自己东返,其他的地方不一定去,但因为要送毛玠回家,所以一定会到平丘来。

    “浩然兄,西行雒阳时不入我颍川,东返东莱又不过我颍川。浩然兄待我颍川何其之薄也!”

    郭图郭公则,历史上袁绍帐下的小人。这个时候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有了毒舌的潜质了。一开口就是责难,干嘛呢?这是来拜见本名士的么?分明就是想踩着哥的头颅扬自己的名吧?

    “哈哈,公则(郭图)兄恕罪,浩然兄对颍川诸贤早已慕名不已。实在是玠思乡心切,拉着浩然兄直行陈留以便尽快归家。没想到惹恼了公则,玠在此赔礼了。”

    嗯,好毛玠,自己就把责任给担过去了。不枉哥帮你赢得了那么大的名声哈。好吧,其实蒋通还真没直接为毛玠做什么。

    “敢问浩然兄,此去归家,有何打算?”又有问题了,这次发言的是辛评。不过这个话题也不轻松啊。小爷是准备去回家“种田”的。但是小爷说的“种田”你们不懂啊。而且也不能跟你们解释。

    “哈哈,仲治(辛评)何出此言,浩然兄这次回去,当然是在东莱继续善养浩然之气了。”你们这群王八蛋,颍川的大家族都没个好东西,这哪里是来拜见自己的,分明全都是想来打我这个天下第一名士的脸,好给自己贴金的。不过自己身边有毛玠,嗯,看自己的小弟为自己遮风挡雨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敢问浩然兄……”

    “好哪好哪,浩然和孝先一路辛苦,孝先的父母还在旁边呢。还请先安歇,我等改日再去叨扰。”钟繇钟元长,果然是厚道人啊。

    一众应和之后,一行人在平丘住下了。

    “夫君,妾有一言,请夫君勿怪。”

    “夫人请讲。”

    “夫君,郭公则、辛仲治等人心怀不轨,还望夫君多加提防。现在陛下深恨夫君,愿夫君谨言慎行为上。”

    “夫人放心,为夫心中有数。”

    “夫君不怪妾胡乱嚼舌,搬弄是非?”

    “为夫为何要这样想,夫人不都是为了为夫好嘛。”

    “可是……”

    “夫人,为夫可不是那些普通男子,夫人有才,不必谦逊自抑。为夫不在乎那些女戒啥的。在为夫心中,夫人越有才华,为夫越自豪。因为为夫能够娶到大汉最有才华的女子,这是为夫的本事。所以,在为夫家中,夫人只管顺意施为就是了。”

    “妾身谢过夫君宽容,那妾还有一言。”

    “夫人请讲。”

    “毛孝先古道热肠,为人耿介中直,若能得他之助,夫君行事,当可事半功倍。”

    “嗯,夫人眼光如炬,实为当世女伯乐。为夫有夫人,日后内宅可就安如磐石了。”

    “妾多谢夫君赞赏,那妾也有一问,敢问夫君之志。”

    蒋通沉吟了许久,终于说出了那句天下读书人都奉为座右铭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刻,他没有作伪。腹黑男一样有高尚的理想。这是他的心里话。

    1、鲁迅先生所在的周家,当时是绍兴的望族。1894年的秋天,浙江举行乡试,周氏家族有五户亲友要去应试。便凑了一万两银钱来找鲁迅的爷爷周福清。他们打听到,这次担任主考的殷如章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由于周福清自己的儿子也是今年参加乡试,于是他带上办事一贯精明的仆人陶阿顺,乘船到苏州去迎候殷如章。

    清政府虽然腐败,但“严格执法”的文章还是要做给人看。为了防备舞弊,主考官出京不得会见任何亲友及熟人,也不准收发信件。周福清熟知这些规定,所以当看到殷如章的官船后,他自己不敢贸然前去,写了一信,然后把银票装在信封里,让陶阿顺悄悄靠上去,见机行事。

    陶阿顺果然很能办事,船靠上后把信递给了殷如章。当时船上有一人正和殷如章在说话,就没有拆信。陶阿顺一看急了,忙喊道:“信里有万两银票,怎么不给个回条呢?”不料,那个跟殷如章说话的人是此次考试的副主考,殷如章为了表示清白,将信递给了副主考……然后,周家就这么败了。

    2、黄琬,在东汉末年真实的历史中,是王允“连环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成功诛杀董卓后,李傕郭汜起兵攻入长安。黄琬与王允一起被杀。所以,他绝不是什么忠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