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河水为之赤

    第十五章 河水为之赤 (第3/3页)

子怎么鼓动,都是没用的。而老百姓要活下去,首先需要的就是土地以及土地上出产的粮食。

    这一波战乱,在青州虽然只持续了三个多月,而且战事大部分集中在东莱郡的牟平。但就是这样,这一波黄巾狂潮,造成的破坏也极为惊人。青州六个郡国中,要算齐国、平原郡、济南国保存得相对好一些。而东莱被毁了差不多一半,北海国全灭,乐安国被毁了大半。不过正因为这样,青州世家大族的集体毁灭,造成了大量的田地成为无主良田。所以可以把剩余的黄巾降兵,都安排在这些地方,让他们成为国家新的自耕农。在中平元年这一年,由国家借贷给这些黄巾降兵以粮食、种子。之后三年内逐渐偿还。如此,便可化贼为农。青州地界,可以粗定。对于自家女婿的提议,黄琬当即予以采纳,并征辟国渊为治中,王修为别驾,负责授民田地,贷民粮种的具体事务。又征辟王烈、邴原为青州薄曹,严格督促以上工作,防止青州剩余的世家大族趁此机会鲸吞流民和无主土地。

    中平元年七月三日,朝廷的圣旨到了。因为张让这个大盟友的存在,所以蒋家的一众人等都得到了升迁:蒋通为鹰扬校尉,统领青州诸军事。黄忠为东莱都尉,典韦为北海中尉,太史慈为乐安中尉,黄叙为黄县县尉。毛玠为牟平县令。

    应当说,以上的人事安排,完全是蒋通个人意愿的完美体现。为此,他付出的是私下塞给张让的500万钱。青州联军的中级军官由自己的手下担任,蒋通就不担心被架空。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操纵这支部队按着自己的想法进行战斗了。而黄叙、毛玠的官职,则可以保证自己根基的安全。他才可以放心的出门远征。

    七月五日,蒋通全军誓师,渡过黄河,进入了冀州的清河国。

    进入清河国后,蒋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清河崔家拜访一个人。

    清河崔氏,在汉末,只是一个一般的世家大族。不过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历史爱好者,蒋通很清楚的知道,清河崔、博陵崔、陇西李、赵郡李、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这五姓七家。在原本的历史上,将是多么的显赫。当然,这一次他来这里,可不是参观什么名门豪宅的。他来这里,是因为一个人:崔琰崔季珪。

    崔琰这一年二十四,和蒋通同岁。历史上对其的记载是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超级大帅哥一匹。不过蒋通看重的不是这人帅不帅,而是崔琰的性格:严肃刚正。自己的部队是各个郡国的杂牌队伍。丘八之间的家长里短、战场上的功劳罪过,都需要一个品德有保证,做事只讲原则不讲情面的人来负责这么一摊子事情。自己的好兄弟毛玠本来是非常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但是被自己留下来看家,所以,在历史上和毛玠的评价几乎一致甚至是稍高的崔琰,就是自己的首要目标了。

    蒋通历史虽好,但转世之前最多也就知道一些三国顶级人物的籍贯。崔琰的籍贯,是不记得的。还好,清河崔后世名声极大极大。所以一过黄河进入清河国境内后,蒋通一下子就想起来了:清河崔三国时代有什么名人吗?崔琰呀!

    蒋通现在身份不同了,以前名声虽然大,但没有职务。所以招揽黄忠那是坑蒙拐骗激将法一起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现在哥好歹是校尉,实打实的秩两千石的政府高官。招揽起没有出仕的士子也算底气比较足了。

    所以在一阵寒暄后,蒋通直接说明了来意:“久闻季珪中正刚直、任侠义气,威望著于乡里。故而特来拜访。通受陛下之命,北上冀州助卢中郎平贼。只恨势单力薄,恐不能成事。望季珪不弃鄙贱,不吝相助。通当朝夕请益,拱听明诲。通这青州军中,有功曹从事一职,专掌赏功罚罪,升迁降黜。季珪岂有意乎?”

    “三年前,天下士子皆言,恨不能为毛孝先,从蒋浩然游。今日能得名满天下,威震青州的蒋浩然征辟,琰何其有幸矣。崔琰拜见主公。”

    哎,在中国这种官本位的国家,果然有了官职做事情大不一样啊。小爷现在终于有了虎躯一震,英雄豪杰纳头便拜的王八感觉了。

    ——————我是思绪凌乱的分割线——————

    1、东汉的地方行政长官,如郡的太守,王国的国相,都可以自行征辟人才担任某一方面的工作,协助自己的管理工作。

    被征辟的人称呼征辟方时,可以叫对方的官职,也可以称为主公。叫主公,是进一步的明确主从关系,比只叫官职,多了一层人身依附关系。汉代的“大人”称呼,只限于父母等长辈。后世无耻之人为了讨好上官,称呼上官为大人。之后“大人”称呼越来越普遍。

    2、两汉实行郡县制。郡是一级行政单位。如果这个郡被封给了某个王,则这个郡就改称为某某国。如东汉末年,汉灵帝去世后,大皇子刘辨继位为皇帝,二皇子刘协被封为陈留王。陈留郡就改称为陈留国。郡、王国,在两汉时代,是平级行政单位。下面都管辖一定数量的县和(或)侯国。

    郡的长官称太守,军事长官称都尉。王国的长官称相,军事长官称中尉。只是称呼不一样,级别是一样的,都是秩两千石。但总的来说,太守、相的地位比都尉、中尉要稍高一些。而且在国家内地非军事要冲的郡国,一般不设专管军事的长官,而是由太守或者国相一把抓。

    3、西汉主要实行征兵制。有完备的中央军和地方军,各个郡国都有自己的军队。并且训练严格,定期有类似全军运动会的活动进行检验。东汉以募兵制为主,征兵制为辅。并实行强干弱枝政策。中央军除驻扎雒阳外,还在一些军事要冲设立大营。同时取消了全部的郡县兵。但各个地方的治安必须要维护,各郡县普遍招募一定数量的平民充任郡县地方武装力量。这也是后来军阀割据的****。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招募兵,都没有西汉那样完备的训练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