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又到种田时
第二十三章 又到种田时 (第3/3页)
孝敬还是保持的,但新开发的的商品全部拒绝张让参合。所以,他的太守位置是保住了,但也别想升官。不过,这本来就是他最希望的想法。至少在这几年,除了刘焉这样预感到乱世降临,提前开始给自己找避难所以外,大多数精英们还是习惯性的沿着到雒阳去任职,然后外出牧守一方,最后回到中央出任高官的路子走下去。基本没有注意到,在中央对地方控制力越来越弱的当下,牢牢把持住某一郡或者某一州才是最实在的。
在这一年,赵云及其兄长赵俊举常山真定赵家全族七百余人来投。蒋通征辟赵云为兵曹史,与黄忠等人一同掌兵。蒋通咬牙切齿的抠出一部分军费,将骑兵部队由两千人扩充到三千人,一千人的重骑兵由太史慈率领,两千人的轻骑兵由赵云率领。又征辟赵俊为将作从事,专门负责管理在渤海郡四处修路筑城的建筑大队。
东汉政府的威望在这一年被董卓狠扇了一耳光,董卓随着屡次参与凉州平叛,自身的部曲和私兵越来越多,力量难以挟制。朝廷开始拜他做有职无权的少府,他直接不接受。任命他做并州牧,要他把手里的兵都交给皇甫嵩,他仍然不干。直接带兵屯驻在河东。中央政府居然不敢把他怎么样。军阀的威力在此时开始展现。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维护中央政府权威,压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最大一颗砝码,皇帝本人也驾崩了。大将军何进违背皇帝的本意,立自己的外甥刘辨为帝,是为汉少帝。改元光熹。之后宦官杀何进,袁绍等士族杀宦官。董卓带兵进入雒阳,吞并何进部曲和中央的精锐北军。又鼓动吕布杀了并州刺史丁原。至此,董卓手握凉州军、中央军,和吕布统帅的并州军保持了半盟友半上下级的关系。成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阀,权倾朝野,无人敢缨其锋。
不过这个家伙终究只是个军阀,他的手下也都是长期偏处凉州一隅,缺乏朝堂斗争的经验。对政治完全没有敏感性。董卓集团主政后,昏招迭出。到了这一年的九月,董卓终于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废立皇帝。少帝被废不久,董卓又将其与何太后一起毒死。一时间,朝野沸腾、天怒人怨。
出于对皇甫嵩的忌惮,董卓假借朝廷之手征召皇甫嵩回朝,即将平定的凉州叛乱至此死灰复燃。而袁绍因为在废立皇帝的问题上和董卓激烈争执,畏惧董卓加害自己,于是出逃河北。在原本的历史中,袁绍是逃到渤海郡的,因为那时的渤海郡守是袁家的故吏。不过在这一世,蒋通牢牢的把持住了渤海郡。袁绍直接逃到了巨鹿郡。袁家毕竟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董卓也不敢深究,反而顺水推舟的任命袁绍为巨鹿太守。
而曹操也在这个时候刺杀董卓不成,被迫逃出雒阳。黄忠的儿子黄叙,本来在朝中担任郎官,结果这小子病好了之后一点都不省油。居然也参合进了曹操刺董的阴谋,不得已也在这个时候回奔渤海。
在实际掌控朝政后,董卓深感单凭凉州集团的那群丘八,无法有效的维持大汉朝的运转。不得已想要和世家大族和解。征辟了很多名士到朝廷做官。第一个征辟的就是蒋通,要蒋通到中央做卫尉。结果蒋通直接对他竖了中指。董卓当年在广宗就见识了蒋通打仗的狠辣,也不敢过分催逼。但是蒋通的副手,名士大家蔡邕就扛不住董卓的威胁被征召入朝了。董卓也将地方上的不少刺史、太守的位置让给世家大族。不过世家大族心里根本不领情:当士族的领袖袁绍先生起兵杀掉宦官的时候,外戚、宦官势力一扫而空。朝廷里只剩下了世家大族。若不是你这个军阀强势插入,我们士族早就彻底把持朝政了,真要是我们独掌朝政,这些官职我们爱封谁就封谁,哪里需要你来施舍。所以,董卓派出去的刺史、太守,非但不对董卓的提拔感激,反而是一到任所后,就互相串联,加紧备战。
时间终于来到189年的12月,大汉中平六年(189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年号之最。四月,汉灵帝驾崩,少帝即位,改元光熹。八月,雒阳变乱,董卓进京,改元昭宁。九月,董卓废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改元永汉。十二月,又复称中平六年)十二月,广陵郡功曹臧洪,奔走串联。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兖州刺史刘岱、骁骑校尉曹操等人,齐聚酸枣会盟,起兵讨董。大汉帝国陷入了全面内战之中,乱世,终于彻底的拉开了巨幕!
——————我是无话可说的分割线——————
嗯,种田的事情不想写详细了,毕竟现在穿越类小说这么多,怎么种田说的极度详细的书也很多。所以就懒得去慢慢几章几十章的写种田了。
关东诸侯叩关讨董,《三国演义》写得很精彩。不过事实完全走样。本书毕竟是小说,而且是穿越小说,很多事情,需要参考历史,但不会完全紧跟历史。所以,后面几章的故事,就不会按照史实来了。
简单的说一下真实历史中的反董卓联盟:臧洪是公认的联盟首倡者,他的上司广陵太守张超支持,张超的兄弟陈留太守张邈响应。曹操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张邈的附庸——因为这时候的曹操没有地盘。联盟于十二月在酸枣成立,最初北方的袁绍被冀州牧韩馥钉死,完全不能动弹。直到兖州刺史刘岱威胁韩馥,要韩馥对袁绍放行,袁绍才得以率领军队进入酸枣,成为盟主。
联盟成立后,战场分为三线。北线为河内太守王匡,这是个老实人。居然独自进军孟津,被董卓轻易打败。董卓派王匡的妹夫胡母班去劝降,王匡听从袁绍的命令把胡母班杀了(估计王匡也是袁家的故吏?)。后来王匡被胡母班的后人所杀。
中线为酸枣大营所在,汇聚了十几路诸侯,不过这些世家子弟每天都是开诗歌讨论会,真正的仗几乎一场没打。曹操看不过去,独自带兵进军,惨败,差点就阵亡了。但是曹操的名声因此响彻天下,得到了一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的效忠:谁是真正的一心为国,谁是邀图虚名,一目了然。
南线是袁术、孙坚。唯一取得相当成果的一路。孙坚是张温一手提拔的,而董卓入京后首先就拿张温的人头立威。所以孙坚的反董意志最为坚决。一路上斩华雄、败胡轸、退吕布,除了败给徐荣外,几无败绩,最后逼近雒阳,逼得董卓迁都躲避。即使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孙坚继续进攻,差不多逼近潼关。最后因为袁绍的部将周昂抄了孙坚当时在豫州的老巢,孙坚才不得不撤退。江东猛虎之名,威震天下。而袁术则是在孙坚的后面接受地盘,时不时的拖拖后腿。可以说,反董联盟,彻底暴露了所谓世家大族子弟、名士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