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青州的春天(六)
第五十九章 青州的春天(六) (第2/3页)
,具体的管理,是由教授联席会集体协商决定,这就是主公所说的学者治校、学术自由。在这里教学的教授,教什么,怎么教,都是教授自己说了算。主公说,就是要通过各个教授的交流、较量以及学生自己的实践,让学生们自行决定自己未来的价值取向。所以,主公说,这个学校办起来以后。最想派人往这所学校里去做教授的,恐怕是他的敌人呢!”
“浩然的心胸除了在面对刘玄德的时候过分较真外,其他时候还是很宽广的,这一点余是深知的。季澜,植当年也是平定黄巾的主将之一。现在看来,当初蚁贼起事,朝廷和世家才是要付主要的责任。植并不反对浩然限制世家,但是他的谋划阴损了点,手段也太激烈了点……”
要是蒋通在这里听到这话,估计就要大声喊冤了。他算什么激烈啊!曹操后来做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那就暂且不去说他。但是自己现在的那个盟友平州牧公孙度,对世家大族做的事情就要比他狠得多!只不过是地处偏远,影响度不大罢了。
“不过,有雒阳半个书库在那里,有蔡伯喈、郑康城在那里,植还是愿意去的。先说好,只做教授,绝不出仕。如何?”
“当然,一切依先生的意思。”
整个初平二年的六七月,青州牧府司闻曹的司闻使们被荀彧、蔡邕等人追得那是一个鸡飞狗跳,全国各地漫山遍野的到处拜访已经成名的学术泰斗。按照荀彧的话说就是:来不来是一回事,但去不去请是另外一回事。车骑将军一年多前在雒阳不要粮食只要图书的举动已经说明了将军要在雒阳衰落后在全国再立一个文宗的野心。从而抢到学术、教育、舆论的制高点。为培养新一代士人做准备。这个时候司闻曹的司闻使们就应该为了达成将军的这一目的拼尽全力!
当蒋通的青州收拢了拳头,一心一意的****伤口,恢复力量的时候。他的对手们在做什么呢?
袁绍现在的头很大。
无他,缺粮。
初平元年的讨董战役,一开始的时候声势浩大,公子哥们,高富帅们拉了几十万部队齐聚酸枣。一个个开诗会,搞沙龙,闹了个不亦乐乎。可是这些活动都是要耗费大量钱粮的。而当初承担这笔钱粮的,主要就是时任冀州牧的韩馥韩文节——谁让冀州是天下第一大州呢。
如果是初平元年出了一次血还不算什么的话,最恼火的就是,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子弟看待平民百姓,就如同现代人看自己雨天走路时不小心带起的泥浆一样。故而除了蒋通这样穿越者以外,其他各地讨董的诸侯都几乎没有关注民生的概念。说讨董,就拉着部队来了。驻地的防务呢?春耕呢?全都不管不顾了。结果就是,冀州南部最富庶的五个郡国,初平元年的春耕因为欠缺劳动力而做得很不好。等到初平元年的年底,袁绍入主冀州后,又把府库里不多的钱粮拿出来大肆封赏,以便帮他这位新领导收买人心,之后又一意孤行的发动了六万人出征渤海。之后,到了初平二年,田丰满脸惨状的告诉袁绍:天下第一大州,号称钱粮广盛的冀州府库,见底了!
怎么办?初平二年的春耕袁绍倒是扎扎实实的搞了。在春耕期也特别注意不去扰民。但是那种下去的都是青苗!这个时候正是所谓青黄不接呢!怎么办?
高富帅仍然没有扔掉他当年在雒阳时一呼百应的良好感觉。这时候一点都不着急。大咧咧的给自己的发小儿曹操写了封信,大概内容就是兄弟快点给我送五十万石粮食过来,你家老大我应个急。言谈之间那是相当的随意不客气。
曹操看到这封信气得笑出声来!这时候的兖州那是一片稀烂,黄巾之乱打得最惨的就是兖州,瘟疫最重的也是兖州,真实历史上百万青州黄巾入兖州,极大的补充兖州人口的事情也因为蒋通的蝴蝶翅膀没有发生。兖州可以说到处都缺钱缺粮缺人呢。别的不说,单是把在东郡实施的屯田,推广到全兖州,就是让曹操极为头痛的事情。
屯田可不是说屯就屯的。屯田说白了就是官方划定地域,招揽流民进行耕种。耕种之前,官方要给流民提供住宿、粮种、耕牛、第一季收获之前的口粮等等。耕种期间,官方要派军队给予保护。之后才是收获的问题。这就是说,前期投入是巨大的。当年蒋通在黄县、在牟平,那是在狂开金手指的前提下还老老实实的种了十几年的田,才能够在履新渤海郡后凭借着牟平庄园的积蓄一力供养十多万的流民整整大半年,最终熬到军屯开始有出产。之后又老老实实的在渤海准备了五年,才能一举拿下青州后,以渤海五年的积蓄支持青州六郡国恢复生产。就算这样也搞得蒋通苦不堪言,不得已压制军队的规模,弄得初平元年的年底自己被三方诸侯围攻的时候兵力捉襟见肘。屯田哪里是那么好弄的?
曹操当年在虎牢关下分得二十万石粮食,才有底气在东郡进行屯田。那毕竟只是一个郡而已,而且是兖州相对来说保存得最完整、最富庶的一个郡。即便是这样,毕竟曹操入主东郡也不到一年,军屯的第一年收益还没有看到,又骤然接下了大半个兖州的烂摊子,你说他哪里有粮食借给袁绍?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现在需要袁绍。不得已,咬牙切齿的送了三万石粮食给对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