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周郎青州行(一)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七十七章 周郎青州行(一) (第1/3页)初平三年七月二十日,蒋通从馆陶撤军。持续了五个月的第二次青冀战争就此落下了帷幕。与此同时,在滨海港的鲁肃、周泰、蒋钦、周瑜等人,也在蒋干、张涛、李马槽、黄叙等人的陪同下,离开滨海城,向临淄进发。
这一支队伍,有鲁肃的家眷、门客、部分家奴,周泰和蒋钦的水匪部下,还有张涛、李马槽、黄叙率领的司闻使和部分军队。当然,还有周瑜的家人、门客、家奴、私兵等。两三千人的队伍,行走在滨海至临淄的官道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长龙。
周瑜看着自己私兵四周,队伍严整,行进步伐整齐,毫无隐瞒的对自己的队伍保持着高度戒备的青州军,很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青州人做事和大汉的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啊,啥事都直接得粗暴,一点掩饰都没有!
说起青州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从被迫踏上青州军的海船开始,周瑜就很明显的感受到了。
在青州的海船上,周瑜非常诧异的发现,在青州,士兵并不低贱。和其他地方普遍的营养**、精神不佳、目光呆滞的士兵不同。青州的士兵虽然说不上红光满面,但也形满肉盛,一看就是吃得很饱的样儿。至于精神状态,那更是和其他地方的士兵天差地别。这些家伙个个双目有光,精神矍铄。被上官分派任务时,应承命令发出的那一声“喏”,极其的中气十足。这是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心气十足的典型表现。至于说在扬州郡兵乃至当年过境的孙坚军中屡见不鲜的穿箭游营等肉刑,在青州的士兵中也是完全看不到。真有错误发生,全部都是按照条例处以相应的军棍了事。因此,青州的士兵无论多少,都没有残疾。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是典型的双面人。在轮到其值宿或者办事的时候,几乎都是严厉苛刻的。但是一旦从工作状态中转入休息时间后,又都散漫到了极点。对蒋干、张涛、黄叙等上官,这些家伙居然也敢对他们开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而这些青州的官员,居然也笑嘻嘻的应承、笑骂。这,这还是大汉么?这还是贵族平民,官员百姓之间鸿沟深壑的大汉么?这些士兵的自信从何而来?这些官员为何如此的宽容?如此官兵不分,官民不分,如何上下分明?如何令行禁止?
但是后来这点疑惑在青州军和幽州军作战的时候得到了解答:如此状态的青州军,上了战场仍然是绝对遵循主将的命令的!你看高仲达指挥的陷阵营吧。八百人面对一万以上的骑兵,在骑兵阵中摆伏盾阵。在各自彼此隔绝,号令不通的狭小伏盾坑内,时间一到,八百勇士齐齐掀盾起身。这得多大的勇气,多么严明的纪律才能做到。但是这勇气。这纪律。这平时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青州官兵。这反差也太大了啊。
说到滨海城,周瑜对这座蒋通主政渤海后,从无到有,完全新建的城市也充满了好奇和不解。
首先,这座城市的城墙完全不符合所谓的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城市城墙。而是修了一个凹凸不一的六角形。向随行的蒋干一问,才知道这个东西叫棱堡,据说能对攻城的敌军实现无死角射击。好吧,这个明白了。可是城内的布局和房屋,那就彻底颠覆了周瑜以前的所有认知。
按照世宗时(汉武帝)董仲舒整理完善的天人感应学说,天地与人类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天地的风调雨顺和灾害发生都可以从人的行为中找到根源。所有为了让天不对人类降下惩罚,人的行为要尽可能符合天地阴阳五行大道。城墙修个四边形,是符合天圆地方的大道。县衙或者说城主府位于城市的正中符合天地大道。按照周礼,所谓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庙于王宫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之右;朝者义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于王宫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后而背之,故立市于王宫之北……中国古代的城市几乎千篇一律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这座新兴的滨海城完全没有这些讲究。作为全城最高行政机构城主府以及其他相应的政府机构,直接摆在了整个城市的最东端而不是正中,为啥呢?因为东门一出去就是滨海港。这是为了便于管理。而整个城市的北面就是一个大兵营和武器库,而不是传统的市场或者商人聚集区。为啥呢?因为滨海城的军事价值就是为了防备北方的公孙瓒,一旦有了战事,北门往往首当其冲,为了士兵武器调动方便,所以军营武器库全部放置在了北城。官员和普通港民的居住区放在了城市的西面,因为相对来说西面更加安静,更适合居住。至于说按照传统本该设置政府机关以及官员、贵族等人住宅的城南部分,毫无悬念的成了商人聚居区——因为滨海城是目前蒋通控制范围内的极北之城,所有的货物不管是从青州其他地方汇聚到此出海还是海外货物通过滨海港深入内地,肯定都是从南门进出……总之,滨海城的城市布局只有一个要求,两个字——实用!什么天地大道、天人感应,在这里完全没人理睬!
当他面带鄙夷的向张涛等人说出自己的见解,说蒋浩然名满天下,连基本的周礼、天人感应学说制定的建城原则都不懂的时候。那个阴狠的司闻令张涛嘴角一撇,直接说道:那敢问周郎,若是周礼真是那么好,为何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若是天人感应真的那么灵验,那为何当年瘟疫大起时朝廷三公没人为此辞职谢罪?为何安平国相把我家主公的避瘟神药卖到一万钱一粒的时候老天没有降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