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鲁子敬定赵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一七章 鲁子敬定赵 (第1/3页)任何一个团队或者国家,当自己的实力或者周边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一定要相应的更改自己的一些政策和指导思想。并且要在自己的内部再度统一大家的思想。否则就容易导致内部思想的混乱,进而造成这个团队或者国家的混乱。
当蒋通集团以前蜗居渤海一郡,四周强敌环绕,朝不保夕的时候。那时候大家的心思都很单纯——努力求生存。为了求得生存,对老百姓好一点,推行义利合一啊,什么都可以。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好。
等到青州开始复苏,第二次青冀战争本方获胜,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蒋通集团内部的想法就不是那么统一了。这一点,可以从蒋通的老爹开始想着做太上皇的思维中看得出来。
等到这一次彻底平定冀州,手握十五个郡国,治下人口超过五百万,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天下最强势力的时候。这个集团内部的主要成员们,思想其实开始出现各种苗头。
有继续雄心满满,想要横扫河北、一统天下,最后拥戴蒋通称帝的。也有小富即安,觉得自家现在总算彻底摆脱了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地,是该停下来瓜分田地好好享受的。还有心怀汉室,想要匡扶朝纲的。更有心怀鬼胎,准备现在就拥戴蒋通称帝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样的一个时刻,作为主公,蒋通就应该站出来明确态度。如此才能让手下的文武们统一思想,安定自身的情绪,保持这个团体的基本团结。
蒋通或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对这个东西的紧迫性不是很明确。而郭嘉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趁着蒋通说要修建皇宫的机会,有意识的故意误解了蒋通的意思,借此机会推了蒋通一把,让蒋通当众表态。所以说,一个好的谋士,其价值就是在这里了。
在一九四年这个年份,皇帝和朝廷,在大汉诸侯心目中真的已经是降到了最低点。在那个时代的一般人看来,汉室真的不可复兴了。既然汉室不可复兴,那么我们为啥要尊重皇帝呢?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一些聪慧之士能够看到傀儡皇帝身后的价值的。但是这样的人一方面太少。另一方面就是,各地诸侯当了一段时间的土皇帝后,那种什么都是自己做主的感觉真的很好。这时候谁还愿意弄个皇帝在自己身边给自己添堵啊?咱们势力小,力量不足,直接称帝不敢做。但是关起门来穿穿以前天子才能穿的衣服,坐坐以前天子才能坐的马车,那是多爽的事情啊。反正,皇帝在长安过的什么凄惨啊、可怜的话,我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看见。
然后那天晚上蒋通的话,被孙乾忠实的记录了下来,之后稍加修饰后被张涛的司闻曹传播到整个大汉十三州。这一份宣言,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到大汉这一潭本身都不平静的深水中,激起了相当大的浪花。
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现在在长安的朝廷。
李傕、郭汜在击杀徐荣、胡轸,赶走吕布,诛灭王允三族后。彻底把持住了长安朝廷。在一九四年的九月,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联手,击退了打着清君侧旗号进犯长安的马腾、韩遂和部分关中世家大族的联军,阵斩首级超过一万级。凭此威势,李傕、郭汜、樊稠都取得了开府的权利。至此,凉州集团的势力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到了顶点之后的事情就是走下坡路了。随着关中凋敝、人口减少引起的长安******能够收到的钱粮越来越少,李傕等人的军队给养也越来越差。但是越是这样,李傕等人越需要逞强。而且和董卓这样毕竟是从汉灵帝时**始就在正统的大汉官吏体系里一步一步任职、升迁不同,李傕等人以前就是纯粹的战将,没有朝堂经验。陡然之间上升到这么一个位置,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和皇帝相处,和公卿大臣们相处。由此导致的就是在皇帝和公卿大臣眼里,这些家伙连董卓都不如。
等到蒋通的子夜宣言传播到长安,对于天子来讲,犹如打了一针鸡血!而对于李傕等人来讲,那就是兜头一盆凉水。于是天子立即要拜蒋通为大将军,开府。而李傕等人当然是拼命的反对。这道任命终究没有成行。但是自此以后,李傕等人对待皇帝的态度倒是好了很多。不过皇帝却没有把这份恩情记在李傕等人的身上。反而对东方的蒋通充满了期待。
而对于大汉其他诸侯而言,现在天下最强的诸侯蒋通都公开承诺绝不称帝,相反,还为皇帝修建行宫,随时准备迎接皇帝过去住。这样的强烈对比,使得各地诸侯都心中惴惴。像刘表、刘璋什么的,都自觉的把自己以前的那些逾制的车马旌旗给收了起来。
而各地诸侯治下的那些心存忠义之心的士子和百姓,在听闻蒋通的言行后,仿佛都看到了大汉复兴的希望。不少士子都开始将更多的目光向河北投放。更有一些办事风格决然的豪杰,干脆就打好包袱,开始朝着河北出发了。
当然,蒋通的那番言论,对有的势力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张燕为首的黑山军。
说起来,从一九四年的十月接管赵国防务开始,鲁肃、徐盛的日子就不是很好过。原因无他,为了支援馆陶战场,高览将所有的骑兵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