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道明之故技(一)

    第一二六章 道明之故技(一) (第3/3页)

争夺,变得愈演愈烈。

    高干的优势在于他被袁绍委任为并州刺史后这些年,在并州做得还不错。抚民、剿匪、抵御匈奴和鲜卑的侵袭,抑制本地世家豪族对小民的欺压。虽说限于种种原因,做得并不彻底,但毕竟是踏踏实实的去做了,成效也还过得去。这对于黄巾之乱前就被异族和世家交替残害,黄巾之乱后就更是生灵涂炭的并州百姓来说,这样有限度的改善,也是极好极好了。所以,并州的底层民众,以及来自社会底层的士兵、将领们,是拥护高干的。

    不过和袁尚比起来,高干的优势也就是这样了。

    作为袁绍的继承人,以前是袁绍下属的高干天然处于劣势。更何况,身为世家子,在并州却执行抑制豪强政策的高干,本身就不招并州本地的世家大族喜欢。以前是没得办法,现在有了袁尚,并州的世家大族当然就更愿意和袁尚亲近了。而袁尚为了拿到并州的实际控制权,也非常愿意依靠当地的世家大族。再加上逢纪和辛评等人的推波助澜,使得高干在并州的政令居然比起以前,明显的有了阻滞。

    而高干本人呢,认袁绍为主公那是可以的。但是袁尚嘛,对不住,您哪位啊?在真实的历史上,袁绍去世后,袁尚被曹操打得一败涂地。那时候袁尚有两个选择,一是西奔并州投靠高干,二是北走幽州投靠自己的二哥袁熙。结果牵招刚刚向高干提出建议,让高干派人去接应袁尚,高干就直接废了牵招的兵权,还准备干掉牵招。逼得牵招不得不投降曹操。所以说,高干是不喜欢也不愿意服从袁尚的。而袁尚等人又想拿到并州的控制权。这样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从一九五年一月开始,双方的明争暗斗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了。要不是蒋通在这个时候大举进攻,估计双方就要刺刀见红了。

    一九五年八月,并州太原郡,晋阳县城内,并州刺史府。

    “主公,前线已经探明。青州贼这次一共发兵八万。一路由蒋通亲自率领,越过浊章水,直扑壶关。一路由郭嘉率领,走壶口径,直奔晋阳而来。”

    “蒋浩然真是好气魄啊,一下子动员八万大军。”听完斥候的汇报,高干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八万精锐的青州军,对于残破的并州来说,这力量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心里很是不爽的看了一下坐在旁边的袁尚,高干清了清嗓子:“诸位,我并州现在全军只有一万人。要抵御如此庞大的敌军。只能是凭借地利。只是这蒋浩然居然兵分两路。到底哪一路才是主力?其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请诸位参详参详。”

    “元才,这有什么好说的。蒋通狗贼在去年才在壶关被碰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往壶关去的敌军虽然打着他的旗号,但那一定是虚张声势。依吾看来,这壶口径的一支,才是敌军的主力。搞得不好蒋通狗贼就在这支部队中。因为敌军只要一通过壶口径,就直接到了晋阳城下。因此,这里才是我军需要重点布防的命名所在。”

    “元才?”“吾?”听到袁尚如此称呼自己和一点不客气的自称。高干眉头皱了皱:“伯道,你的意思呢?”

    “昭不认同三公子的说法。这一次,蒋浩然的主力,还是壶关一路!”

    “嗯?为何这样说?伯道,详细一点。”

    “喏,主公、三公子,诸位同僚。大家请来看舆图:这里是壶关。一旦敌军突破这里,就是一片坦途。上党、太原,敌军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而另一边的壶口径呢?路途艰难,而且要横穿整个黑山军的防区。粮道是不能保证的。一旦我军在壶口径的出口处凿台这个地方摆下三千人的部队,至少可以抵挡敌军一月之久。而壶口径那么艰难的道路,敌军如何维持一个月以上的粮道?因此,若是太行山上没有黑山军,敌军的统帅又是周公瑾那样擅长急袭的人领兵的话,敌军主力走壶口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敌军粮道明明不能保证,若末将是敌军统帅,是一定不会把主力用在壶口径的。需知士兵越多,后勤压力就越大。壶口径,绝不适合敌军主力进攻。”

    “嗯,那伯道再说说,若是你来守并州,这一万兵力如何分派法?”看着自己的爱将打了袁尚的脸,对自己又极为恭敬。高干心里非常高兴。连带的对郝昭的意见有了明显的倾向性。

    “喏,若是末将用兵的话,一方面派出使者,给张燕送钱送粮,请他再次出兵,骚扰敌军走壶口径那一路的粮道。在平原上黑山军确实不堪一击,但是在太行山里,青州军未必能把黑山军怎么样。然后请主公亲自带兵三千人,驻守凿台县城。末将带兵七千人,驻守壶关。现在,北方的公孙瓒统一幽州之战和南方曹孟德扫平豫州的战役,都到了收尾阶段。只要我军能够撑过一年,天下局势必然有极大的变化。那时候南北西三面受敌的蒋浩然,决然不能像今天这样举倾国之力来攻我并州。那时候,就是我并州的转机!”

    ——————我是许久未见的分割线——————

    断更近四个月。接下来的更新也很难保证稳定——单位事情多。我只能说,努力吧。这本书一定要写完。根据我自己设定的大纲,大概还有三十万字就可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