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乾坤当在手(二)

    第一二九章 乾坤当在手(二) (第3/3页)

    “高顺附议。”

    “张郃附议。”

    “黄忠附议。”

    ……

    “嗯,诸位,陛下毕竟是陛下,对待陛下,要谦逊有礼,万分尊崇。”蒋通说完这话后就直接走人了。

    郭嘉再次长叹一口气后,站了起来,走到蒋通留下的主位上:“黄汉升听令!”

    “黄忠在此。”

    “命汝领骑兵三千人,战马六千匹。随身只携带五日干粮。于今夜立即出发,衔枚疾进……伺机接应陛下。”

    “忠领命!”

    “甘兴霸听命!”

    “甘宁在此!”

    “命汝领骑兵五千人,明日朝食后出发……接应汉升。”

    “甘宁领命!”

    ……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陕县以西十余里处。东涧。

    说起来真是个笑话,从十六日皇帝的队伍开出弘农城后,这支部队花了六天的时间,才走了不到三十里。

    原因是杨奉先生在糊里糊涂的接受了皇帝的命令,率领大军离开弘农城走了一截后突然反应过来:一,步兵离开城墙跑到野外来急行军,而敌人却是大量的骑兵。这实在太危险了。二,这么向东去很快就要见到蒋浩然。那时候他杨奉可就不是皇帝身边最有力量的人了。所以于公于私,杨奉都不愿意东进了。这最大的军头不肯走,整支队伍当然走不了。于是就在路上磨蹭了整整六天。

    杨奉的意思是北上安邑,那个地方离自己的出身地白波谷很近,李乐、韩暹、胡才等老兄弟虽然对自己投降李傕很不耻。但是现在自己不是独立出来了么?还把皇帝抓在手里。兄弟们这下算是有了出身,不用再背负贼的名声了。老兄弟们应该会理解自己当初投降的苦衷了吧?

    结果就是杨奉想往北,皇帝、董承和蒋干想往东。就这么僵持不下。最后还是太尉杨彪发挥大汉老官僚和稀泥的本事。出来打圆场:部队继续西进,但是杨奉可以派出信使召唤白波军南下护驾。只要李乐、韩暹、胡才等人在銮驾抵达雒阳以前前来护驾。则以往的事情既往不咎。朝廷还可以给予杂号将军的称号。

    如此种种,总算安抚住了杨奉。使得杨奉答应东进。但是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被浪费了五天。二十一日,皇帝的队伍再次前进,走了二十里后暂时驻扎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东涧。

    所谓东涧,一听地名就知道这个地方有个峡谷,峡谷中间有条河沟。这样的地方,对于好整以暇的敌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多得的埋伏之地。

    “吁~~~总算是把这群蜗牛给等来了。还以为他们要掉头呢。”看着皇帝的队伍一步一步的进入了自己的伏击圈,李傕很是得意的举起了右手:“全军出击!”

    随着李傕的命令,数万凉州军开始合拢。数十万只马蹄扑打在地面,对地面产生的震动。使得不远处皇帝的队伍里惊起了巨大的恐慌。

    “怎么回事?这是大群的骑兵!是敌是友?”

    “启禀卫将军,四方斥候回报,敌军从四面八方聚来!东面和南面打的旗号是李,北面是郭,西面是张!”

    “……李傕、郭汜、张绣,全都来了。”杨奉这个时候哪里还不知道本方彻底陷入了重围:“陛下和蒋干这个书生这次真的把我等害苦了!”

    还好,作为刀口舔血挣扎了数十年的老兵,杨奉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跑到皇帝面前斥责皇帝和蒋干的意思。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这一仗败了,皇帝是肯定没事的,因为李傕和郭汜等人还需要皇帝这块招牌。蒋干估计也不会有性命之忧。毕竟蒋干的主公蒋通先生现在是无可争议的大汉第一强藩,又是出了名的护短。李傕郭汜抓住蒋干后,蒋干受到的待遇只怕比皇帝还要好。唯独作为背叛者的他和董承,那是必死无疑。所以这个时候埋怨什么的是没用的。还是赶紧想想怎么御敌吧!

    “去,通知董子应(董承),我等两军这个时候可是生死存亡之际,可不能再有门户之见了。两军赶紧聚在一起,把队伍里的所有大车包括銮驾推出来,依托这些大车结成圆阵,以此抵挡敌军骑兵的冲击!全军且战且退,进入东涧,利用两侧山梁布防坚守。直到蒋浩然的援兵到来!”

    “喏!”

    传令兵出发后,杨奉略微思考了一下:“四面敌军,哪路跑得最快?”

    “禀卫将军,东面是李傕亲自领兵,距离我军大约二十余里。北面郭汜,西面张绣,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三方兵马前进速度都不是很快。唯有南面敌军,前进速度极快,离我军不足十里了。看旗号,好像是李傕的侄子李利领兵。”

    “竖子狂妄!公明何在!”

    “主公,徐晃在此!”

    “我军布阵尚需一定时间。命汝率一千轻骑,逆袭南面之敌!为我军布阵赢得时间!”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