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乾坤终在手

    第一三二章 乾坤终在手 (第2/3页)

雒阳吧?从城门进入皇宫,一路上全是断壁残垣。烟熏火燎的痕迹比比皆是。唯一看不到的就是人!真的是全城看不到一个人!这样的帝都?如何支撑一个皇室的威严?皇室的威严都没有。皇帝说出来的话有谁听?

    这一切,还得靠他。皇帝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右下方。

    看到皇帝向自己投来依赖的目光。蒋通心里微微的一笑。他先是站起身来呵斥住正在吵架的卫兹和骆俊。然后另外起了一个话题:“恭喜陛下顺利还都雒阳!陛下,现在已是年末。臣请陛下借此还都雒阳之机,为明年定一个新年号!以示从头开始之意!”

    “车骑将军所言大善!嗯,朕意,明年开始,新的年号莫如叫建安!众卿意下如何?”

    沉默。大家都没有说话。蒋通心里稍微震动了一会后再次起身道:“陛下圣明。此年号大善!”

    于是,在蒋通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历史绕了一圈又回来了:一九六年,建安元年。和真实历史上一模一样。

    中国人做事,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重立年号,就是正名的第一步。皇帝的这个建安年号,也集中的体现出皇帝本人希望天下尽快恢复安宁的强烈愿望。

    接下来是处理具体问题。这是蒋通非常头疼的。现在是乱世,大家都靠手里的军队和刀枪说话。济北国已经归了曹操,陈国也难以支撑。对于曹操来说,这两块肉,一块已经吃进去了正在消化,一块马上就要到手。你想凭着一张圣旨就让人家把这两块肉吐出来?那是绝不可能的。要让他吐出来,就得朝着他的胃部狠狠来一拳——那就得出兵,而且得出主力部队。这是蒋通现阶段不愿意做的——在河北四州没有完成统一前,主力不南下。这是整个蒋通集团一再确认的基本原则。

    但是陈国能多坚持一天,未来蒋通和曹操的决战,蒋通就要轻松一分。所以蒋通给皇帝的建议是:为了庆祝陛下还都雒阳。天下应该普天同庆。这个时候再打仗是不好的。所以陛下可以下圣旨责令双方在现有实际区域内停火三个月。

    三个月,对于陈国来说是急需的残喘之机。有了这三个月,陈国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就算是要逃跑,也可以事先安排周全一些。而对于兖州来说,现在天寒地冻的,本来就不利于野外征战。停战三个月,让自从征讨徐州开始,差不多连续作战两年之久的军队休整一番,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当蒋通的提议拿出来后。卫兹和骆俊稍稍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至于三个月以后?这个蒋通才不管呢。这个时候主要是给不懂事、乱开口的皇帝挽回面子。毕竟在蒋通的力量延伸到河南以前,曹操、刘宠要干嘛。蒋通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臣有本奏!”

    “幽州刺史请讲。”

    兖州和陈国的插曲过后。幽州刺史刘和出班奏事了。

    “陛下,雒阳残破,已不足持。臣意,莫不如在祭拜先帝陵寝后暂时将銮驾迁离雒阳。择一人口聚集、物产丰富之地为行在。待他日天下安定后再还都此地。”

    迁都,这个皇帝不反对。雒阳的惨状大家都是看到了的。非十年二十年不能恢复。可以刚刚被卫兹打了一耳光的皇帝这时候不敢轻易表态了。眼巴巴的看着蒋通——往哪儿迁啊?谁愿意接纳我这个光杆皇帝啊?

    “陛下,自中平元年以来,十余年间,天下战乱不止。生民流离失所不提。便是诸多太祖、世祖子孙,也是朝不保夕。现朝廷初安,有必要重建宗蝶,收录、救济帝胄。幽州刺史温良谦恭、德行服众。又是现有宗室中辈分最高者。故臣请陛下,征召幽州刺史入朝为宗正!望陛下允准!”

    这是蒋通和刘和私下的交换条件。刘和出面提迁都比蒋通出面要好得多。作为回报,蒋通提议让刘和回到朝廷担任他父亲担任过的职务,专门掌管刘家子孙的宗正一职。对于刘和来说,和公孙瓒对抗了一年多,他深深的知道以他的本事,在乱世中做一方诸侯,迟早被人啃得渣都不剩。而对于蒋通来说,有这么一个在基层待过,体会到乱世的现实和残忍的家伙来做宗正,做刘家的大家长。将来自己主政,和刘家人打起交道来也方便沟通得多。

    而且蒋通一开始上来就讨论宗正人选,打的也是照顾刘家人的名义。更能让皇帝心里觉得舒服。待会说迁都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更加方便一些。

    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做政客,最重要的就是要协调矛盾双方,给双方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尽可能让双方都能从这个决议中得到好处。这样的决议才能真正的生效。不管是刚才让陈国兖州暂时停战,还是这一次和刘和私下的利益交换。蒋通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做的。

    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加上荀彧、董昭、郭嘉等人的辅佐。蒋通已经具备了掌控一国政务的基本手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