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土豪的战法(二)

    第一五零章 土豪的战法(二) (第3/3页)

元让,尽快收拢部队,向我靠拢。之后全军退至渠水南岸!另外,派出细作,想办法潜入濮阳城中。告诉子然操之决议,此事,是操负子然,而不是子然负我。若濮阳能守,则守,若不能守,那就降了吧。”

    ……另一边,濮阳城下,蒋通大营。

    “嗯,如此说来,这曹孟德还是识破了我等的想法,全军撤退了?”

    “正是,主公,现在我军当如何应对?”

    “呵呵呵,当然是跟着曹孟德南下了呀。不过在南下之前,我军还得解决一个麻烦。嗯,子逸,我军的工兵部队现在地道挖到哪儿了?”

    “启禀主公,我军工兵部队已经在十日前挖到了濮阳城下。幸赖前段时间我军不断挖掘壕沟,造成地底动静不断。充分的迷惑了守军。所以直到三日前,我军地道部队才感觉到敌军也开始挖掘地道。不过已经于事无补了。”

    “嗯,时间刚刚好啊。那就,点火吧。”

    “遵命!”

    “嗯,文长,派出信使,让公瑾、奉孝的部队向我靠拢。全军汇合后,定下保护粮道之人,我军才能继续前进。”

    “喏!”

    时间已经来到建安三年的三月,黄河开始解冻。青州高唐库房的粮秣终于可以通过船舶运输到濮阳。蒋通军的后勤压力进一步减缓。蒋通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曹操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到底要干嘛,那就继续在濮阳城下静坐下去。如果曹操反应过来了,嗯,以曹操的智商,那是肯定要大踏步向后撤退的——真实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做的嘛,当时袁绍还没有哥这么丧心病狂的玩土豪战法呢。那么,他就拿下濮阳城,用濮阳城做北方粮草的转运地点。

    至于说怎么拿下濮阳城呢?要知道这个时空因为他的原因,汉代的城池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是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的城池,更多的强化了军事堡垒功能,比如现在矗立在蒋通面前的濮阳城,就被曹操改造成了一个八角形的棱堡。整个城墙墙面也不再平整,而是有许多棱面——这是投石机石弹的有效办法。

    蒋通的士兵很昂贵,加之穿越者本能的厌恶以人命堆城。所以蒋通在这里采用了在真实历史上袁绍攻破易京楼的办法——断柱破城法。

    所谓断柱破城法,就是挖掘地道。挖到对方城墙地基后就不再前进。而是把对方城墙的地基逐一挖空,挖空一定地基后,就用浸泡了油脂的木材去把这段挖空的地基补上。让城墙不会立即坍塌。之后再继续挖,再补上。等到把很大一段地基都如此炮制后,就可以点火烧掉木材了。如此,一大段的城墙顷刻之间坍塌,这城,就破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座城池都适合这个干。比如壶关、比如馆陶。那是绝对不能这么干的。因为这些城池关卡的地基是在一片石质地质上。要这么挖,不知道挖到何年何月。只有那些地基是打在土壤上的城池,才适合用这样的攻城手段。而濮阳,位于中原大地,中原地区的地质,那就是土层深厚,石质地层相对较少。所以,这第一个客观自然条件,那是符合的。

    其次呢,就是要有足够的人力了。这一点,真实历史上的袁绍和现在的蒋通,都是不缺的。

    第三就是防守者的智慧和意志。毕竟中国古代攻城战,挖地道是常规手段。相应的防御方法也很多。差不多所有中国古代的城池,城墙底部都有大量的瓮方便守城方倾听地底的声音。而且你挖地道,由于土层内部的改变,每到早上,地道的上空,那是会有大量的水蒸气的。对于经验丰富的防守者来讲,是很容易发现和判断的。而蒋通一来到濮阳后就大张旗鼓的挖掘壕沟,从而有效的打乱了防守者的听觉和视觉——我们是每天都听到地下很多声音啊,可是那不是明摆着敌军在挖壕沟么?我们是看到每天早上城墙周围有很多大雾,可那不就是对方挖壕沟造成的么?

    所以,蒋通干嘛花那么大力气去挖壕沟?真的是怕敌军那一万人偷袭自己?不是的。只不过一方面静坐战争久了,难免损伤士气,多少给自己的士兵找点活儿干,省的这些家伙一天到晚就玩橄榄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真正的杀招做掩护。好吧,为了给杀招做掩护,不惜做那么大的无用功。这实在是太土豪了。

    建安三年三月三日,在得到曹操退兵的消息后。蒋通下令攻击濮阳城。当日,濮阳城多段城墙坍塌。濮阳城破。史涣组织守军进行了城内巷战。河北军在黄忠、赵云、高顺、张郃各摔一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攻打。城内的巷战持续了将近一日。最后,史涣于乱军中战死。濮阳守军阵亡近三千人,余部全部投降。而河北军在巷战中的战损比也没占到便宜,一样付出了两千多人阵亡的代价。

    三月十二日,郭嘉、周瑜、张杨、张辽、柳毅、太史慈等人率领的各路军队全部抵达濮阳。蒋通在濮阳城召开会议。准备继续南下。

    而已经在半个月前收拢主力的曹操,此刻正在渠水南岸奋力修筑防御工事。

    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官方确定的渠水上的一个主要渡口。所以,他的地名,叫做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