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汉学初考记(四)

    第一六一章 汉学初考记(四) (第3/3页)

是后来的末世——只要搞到钱,名声臭到家也无所谓的时代啊。

    不过嘛,鉴于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蒙学招收学生,还是每三年招收一次。而汉学考试,自然还是三年一次。

    而王恒宣布的最后一条规定,在刹那间就把蒙学的所有教师全部捧成了香饽饽。

    王恒一条条的宣布蒋通的新规,在场的蒙学教师和匈奴部族的首领们,心里都打起了各自的心思。

    对于教学成绩优异的蒙学教师们来说,大多数都决定继续留下来任教。对于成绩很差的教师们来说,或许换个地方任教更好吧?直接回内地或许有些丢脸,莫不如去新开的鲜卑蒙学碰碰运气?再怎么说,老子也是在西河草原上混过三年了,就经验来说,还比不上晚毕业三年的新瓜蛋子?

    而对于护送考生们过来的匈奴骑士们,心里打的算盘更多。

    首先是那些族里有人中榜的部族骑士们,个个都在想着要如何才能获得中榜人的青睐,成为他的随从,跟随他去汉地内地生活。且不说五天后的殿试前三名可以进入渤海师范学校深造。便是不能去深造,那也至少可以获得三十亩均田,自行开垦三十亩占田了吧?六十亩田地,养十个人,完全不是问题。而汉地里面商业兴盛,各种精美的丝织品、手工业品简直是巧夺天工。汉地的食物也丰富多彩。如此累计一二十年下来,自己的子孙也会成为汉民吧?这可不比一辈子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放牧,不断的部落厮杀,成天到晚就啃牛羊肉好得多?

    而部族中跟来的那些首领们,若是这时候刚好本部族有人中榜,那就简直幸福得快要眩晕了过去:一万石粮食一万钱在已经恢复了生产秩序的太原郡看来不多,三十个中榜少年的补偿物资,光太原郡一郡就可以承担。但是这些东西对于匈奴部族来说就不是小数目了。以前若是要得到这些东西,匈奴人就要去攻打汉人的坞堡,而要打下一个存粮万石的坞堡,怎么也得死个百八十个勇士。这对部族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勇士少了,部族就会失去在草原上独立生存的可能啊。而且若是运气不好,特别是在这些年牵招担任太原都尉后,太原郡兵越来越厉害的前提下,打劫汉人,真的是一项高风险,一个不小心就全族被屠的危险职业了。

    而现在,多好。一万石粮食啊!匈奴人可不缺少肉食,不必像汉人那样对粮食有巨大的消耗。所以这一万石粮食,足够一个近万人的匈奴部族吃两三个月之久。这样一来,最难熬的草原上的冬天,就不是那么难过了。就不必宰杀羊羔什么的过冬了。

    而一万钱呢?这点钱确实不多,在太原郡逐渐恢复秩序的今天,粮价平稳,也不过能买两百多石粮食罢了。可是这一万钱,对于匈奴部族首领一家来说,那就是笔大钱了——首领们可没有想过把这点钱拿出去分的,肯定是自己私吞了——而且对于铁弗部去卑这样对蒋通有比较深刻理解的匈奴首领们来说,私吞才是聪明的表现——谁傻了去平分给部族吧?大家都得不到多少不说,还会被蒋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你这厮居然如此公平正义,岂不是会得到大量匈奴人的尊重?那还得了。还是找个借口把你和你的部族给屠了吧。

    所以,这钱,于公于私,都必须私吞。而一万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可以去汉地买镜子,买瓷器,买罐头,甚至,还可以买锁子甲!

    当然,钱粮虽然珍贵,可是和一百斤生铁比起来,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草原缺铁,也缺乏从铁矿中冶炼生铁的技术。所以草原上的战争,其刀具什么的,都要从汉地去抢夺、购买。而现在居然大汉补偿生铁。还是一人一百斤?乖乖,用来打马刀可能打不了几把。若是用来铸造枪头、箭头呢?

    若是我的部族一次性把三十个中榜名额全部占完,那岂不是一次性会获得三千斤生铁补偿?乖乖,老子一下子就可以统一草原了!日子不要太美好不好?

    可以说。这一百斤生铁,彻底刺激了匈奴部族的首领们。这些原来或许出于这样那样原因,不情不愿的送孩子来就学的首领。这时候心里都无比的急切起来:快回到族里去,把族里能够上学的孩子都交给蒙学教师!三年后,三千斤生铁可能拿不到,但是两千斤,不,一千斤总是有的吧?

    嗯?等等。那个易春先生在哪里?老子这边这个蒙学居然中榜率这么低。还是要想办法把孩子送到皋狼蒙学去。这地方离部族的牧场远就远一点好了,大不了老子派几个牧奴,赶着几百头羊去陪读三年。对了,老子还可以把部族里最漂亮的女人送给他!不是说教师的配偶自动成为汉民么?这下部族里的女人都不会有意见了吧?啊,可以想见,从今以后,草原上的蒙学教师们,那是多么,多么的吃香啊?想着把自己部族的女人,甚至是首领的女儿送出去的,恐怕不再少数吧?不行,得赶紧走!回去之后马上着手这些事情!

    想到这一点的匈奴人,很多!很快的,广场上再一次变得嘈杂起来。

    看着急哄哄开始安排收起帐篷,准备启程的匈奴人。王恒拈须微笑:如此,草原诸部,尽入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