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最后的大战(三)

    第一七一章 最后的大战(三) (第3/3页)

    可是众人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忽然就听到营帐外面一片喧哗。

    “报~~~主公!我军营寨北面出现大队敌军,瞭望台士兵看到的旗号是大汉镇北将军高。现在,敌军正在对我大寨北门进行猛烈攻击!”

    “混蛋!我方斥候在干什么?敌军都攻击大寨了才发现!叔弼(孙翊),速速去带兵抵挡!”

    “诺!”

    “啧,镇北将军,高,看来是昔年在滨海城驻守多年的高顺到了。此人当年以八百陷阵营摧毁公孙瓒三千白马义从。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传令!以叔弼、定公(吕岱)、休穆(朱恒)所部为主要力量,以大寨为依托,逐次抵挡高顺。我军其余部队,速速登船向南岸转移。之后继续如前所议。分道向西陵、柴桑进军!”

    “诺!”

    应该说,这时候孙策的决策基本还是正确的:本方坐困城下这么长时间,士气低迷。现在敌方生力军加入,不管是多少,暂避锋芒是必须的。而且本方的战略主动权已经基本消失,再坚持在这里就是败亡已定。所以,必须赶紧的撤退。

    可是经过40天的攻城战,孙策的部队还剩八万多人。排除在南岸的一万步兵,驻扎在长江上的两万水军。现在在北岸上的马步兵还有五万多人。就算孙翊等人所部不参加撤退,那也是四万多人的登船。这样的大工程,主帅说句话是容易的,但下面要执行起来。可就太难了。而且孙策还犯了一个大错误:敌前撤退!虽说派出了后卫部队,但是你认为后卫部队眼看着本方的大部队开始撤退了,他还有心情全力厮杀么?

    这是杀伐决断的雄主最容易犯的错误:发布命令过于果断,很多时候是效率的保障,但有的时候就会变为莽撞。

    于是,一方面是进攻烈如疾风的高顺军高歌猛进,一方面是孙翊率领的后卫部队士气低迷节节败退。当孙策的命令发出去一个时辰后,长江里的孙家水军才刚刚完成整队。几百艘艨艟开始逐次的向北岸靠拢时。朱恒组织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崩溃,在真实的历史中成长为一代名将的朱恒已经领取了便当。

    等到三个时辰后,孙策的军队已经有两万步兵上船,长江中的艨艟、楼船开始拼命向南岸运送的时候。跟随孙策多年,在孙策起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吕岱战死。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等到第五个时辰,孙翊组织的第三道防线摇摇欲坠时。天色终于昏暗了下来,孙策军上下众人都在暗呼侥幸,认为这一次撑过去了的时候。蒋顾率军从浔阳县城杀出了。

    话说浔阳城里的诸将看到高顺军开始进攻后,都纷纷要求出城助战。可是群情汹涌的要求都被蒋顾给拦了下来。反而命令守城士兵全部休息。又命令民夫们开始组织松枝火油等照明物事。待得城外双方都杀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才率领养精蓄锐已久的五千士兵从城内杀出。

    腰肋部被狠狠捅了一刀的孙翊军再也无法坚持,轰然总崩了!

    而这时的孙策军,还有整整五千多人没有上船。单从士兵的数量上来讲这点人马倒也不多。但是关键是:随军的三万民夫和三十多万石粮草,将近一半都还没有上船!

    “主公,事不可为矣!还请速速登船!”

    可以说,孙策还是掌握了敌前撤退最基本的技能的:长官最后撤退。本方的军队就不会突然崩溃——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代中国炮党军队从来不会撤退,一撤退就是全军总崩——其实原因很简单,长官跑在前面的撤退那就不是撤退,那叫溃逃!

    “是何言也!吾就在这里,让蒋顾那贱妇来见吾,吾要与其决一生死!”

    这个话,说说也就罢了,没看见在无数火把光亮的照耀下全身亮闪闪的两个金甲将已经近在眼前了么?张昭等人这时再也顾不得什么了。向凌操、凌统父子招呼一声后。众人生拉硬拽,把孙策强行给拖上了船。

    ……

    “属下浔阳令蒋顾,拜见镇北将军。”

    “嗯,浔阳令辛苦了。征东将军那边能够横扫江东,浔阳令居功至伟。”

    “不敢。咦?高将军,汝部斥候的衣服……”

    “呵呵,这是河北工坊新出产的迷彩服,我军斥候正是靠着他才能悄无声息的接近敌军大寨,敲掉了对方撒出来的哨兵。终于达成了突袭。不过,孙策军的战斗力还真是强啊,顺本来以为,靠着这雷霆一击,就可以直接把对方全部赶到长江里呢……嗯,这么说似乎也没什么不对,敌军现在确实都在长江里了。“

    “啊?哈哈哈,高将军所言甚是有趣。将军,我军下一步行止如何?“

    “按征东将军指令,我军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已经达成。现在扬州的敌人已经退入内陆,我军蓝水水军的优势已经不再。在两天之前,顺接到通报,后将军甘宁的舰队已经进入长江口,沿江直上。在这里接到咱们后,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