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开眼看世界(二)

    第一八五章 开眼看世界(二) (第2/3页)

界到底是什么样。殿前卫士,抬舆图上来!”

    当然要用“抬”。因为这副世界地图实在是太大了。

    当整份舆图完全展开,铺满了整个长乐宫大殿的地板,群臣都被挤到大殿边缘的时候。除了曹操、甘宁等少数几人外,皇帝、诸大臣纷纷都响起一阵阵的吸气声。

    “诸位,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这里是雒阳,这里是交州……由此可见,我大汉虽然幅员辽阔,但在这个世界,其实也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即便是当年博望侯(张骞)出使的西域,虽然极为遥远,但和整个世界比起来,也是近的很的。”

    待得皇帝和大臣们观看了世界地图大约一刻钟后,蒋通霸道的把殿前卫士叫了进来,收走了地图。

    虽然皇帝和群臣很不甘心,但是在强势的蒋通面前,还是不敢多说什么。

    “接下来,通想讲讲分封制。”

    大哥,您这思路跳脱得也太快了吧?

    “我华夏在夏朝时,其统治地域不过并州东南部和豫州西北一角。到了商代,也不过大半个豫州和少部分兖州。但是到了西周,我华夏的统治范围,一下子扩大到雍、兖、豫、冀、青、幽、荆、扬、益等多个州域。不管是统治范围和统治人口,都极大扩张。原因何在?通认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分封制。”

    “当世时也,除了雍州和豫州人口较多,开发较好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是野蛮未开化之地。而且道路什么的几乎没有。如果那个时候在并州、青州、幽州等地实行郡县制,当地长官事事都要向镐京的周王禀报才能处理,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那个时候,唯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分封制。让周王室的旁支和功臣子弟在边境地方自己独立建国。有什么事情当地的公国、侯国乃至伯国、子国自己便能处理。如此,当地的政务军务才能有效运转。可以说,分封制在西周前期和中期,对西周的繁荣兴盛起了极大的作用。”

    “可是为什么后来分封制反而成了西周衰弱的根源呢?那是因为,一方面周王室的子弟越来越多,可封之地越来越少。王室能够直接掌控的土地越来越少,王室的力量越来越弱。另一方面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以前分封在不毛之地的各个封国,都不同程度的发展了起来。此消彼长之下,周王室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不唯西周,秦汉交替之际,分封制也是争论的焦点。始皇帝拒接分封,是因为看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虽然多少都是亲戚,但征伐起来一点都不客气。所以觉得分封制是战乱的根源。而太祖早年分封了那么多功臣,也是先后的将其消灭。即便是后来太祖分封的刘姓诸王,也在景帝时爆发了七王之乱。所以,景帝之后,特别是武帝之后,分封制已经名存实亡了:我大汉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确实要封王,但是在自己的王国里,都只能享受王爵俸禄而不能干涉王国内政。说是王国,其实和大汉的普通州郡没有多大差别。所以说,我大汉,现在,其实是没有分封的。因为大家潜意思有个概念:亲戚什么的是靠不住的,搞真正的分封,要么封国叛乱,要么皇帝睡不着觉整天就想着怎么灭了封国。”

    “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西周的分封两百多年后才出现副作用,而我大汉的分封不到五十年就出现副作用呢?”

    “那是因为,我大汉太祖分封的哪些诸侯国,其所在的地域早就不是不毛之地了,相反,有些地方繁荣富庶得很!那里的诸侯王独立建国后,很快就可以拥有反抗中央的力量。而不像西周时的诸侯国,非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才行。”

    “与此相对应的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吴姓长沙国。吴姓长沙国始于太祖时期。开国长沙王是吴芮。与其同时开国的还有韩信的楚国、英布的淮南、韩王信的韩国、张耳的赵国、彭越的梁国、臧荼的燕国……可是那些异姓诸侯王先后被太祖消灭。就吴芮的长沙王安安稳稳的传了五代,哪怕是太祖搞了白马之盟,说什么非刘姓不王之后也依然传了四代。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长沙国,太穷,太弱!对中央根本构不成威胁,也吸引不了中央的贪欲。现在离太祖的时代差不多过了四百年,虽然此时的长沙郡和兖州的颍川、冀州的魏郡比起来仍然落后,但若此时封一个异姓王在长沙。敢问陛下,您乐意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